《巴黎圣母院》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发表于1831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奠基者——雨果的第一部具有重大思想意义 和艺术价值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浪漫主义的 代表作。

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主人公爱 斯美拉尔达是美丽的吉普赛少女,在巴黎卖 艺。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作为一个祭 司,认为情欲就是罪恶,会毁灭人的灵魂; 但看到爱斯美拉尔达后,便对她动了邪念, 并企图占有她,罪恶的情欲使他的追逐变成 了迫害。
  当他发现爱斯美拉尔达另有所爱时, 便刺杀了她的情人并嫁祸于她,少女被判死 刑。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喀西莫多,奇丑 无比,他也爱爱斯美拉尔达,对于他的主 人弗罗洛的残暴与无耻十分愤怒,便在行 刑之日,将少女救出,安置在圣母院避难。 教会与法院串通起来要逮捕少女,弗罗洛 趁机威逼少女,企图污辱她,遭到拒绝后 将她交给了官兵,爱斯美拉尔达被送上了 绞刑架。
  
  绝望的嘻西莫多愤怒地将弗罗洛 从教堂的高塔上推下活活摔死,然后自尽 于爱斯美拉尔达的尸体旁边。副主教弗罗 洛道貌岸然,人心丑恶肮脏,阴险毒辣, 与容貌奇丑而心地善良高尚的驼背喀西莫 多形成鲜明对比。作品揭露了中世纪教会 和贵族统治阶级的罪恶。

歌德的《浮士德》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是德国著名的诗人

和剧作家。他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是法学博士,并从皇

帝手中买得一个皇家顾问的头衔;母亲是法兰克福市长的女儿,有艺

术修养,并擅长讲故事。这样的家庭,对歌德走上艺术之路很有帮

助。
  1765年,歌德谨遵父命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个人兴端却

在艺术与自然科学方面。

1770年,歌德到斯特拉斯

堡继续求学,在那里结识了很

多”狂飙”诗人,并积极参加

旨在反抗封建、谋求民族发展

和个性解放的“狂飙突进”运

动。
  当时的德国,“一种卑鄙

的、奴颜婢膝的,可怜的商人

气息渗透了全体人民。一切都

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

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

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

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

量都没有。”歌德只能借助自己

的文学之笔,来抒发自己的情

怀。
  他的剧作《铁手骑士葛兹

•冯•贝利欣根》(1773)获得

成功,使其成为狂飆运动的

领袖。

大学毕业后,歌德回到故乡,1775年,他应邀到魏玛宫廷做了

枢密大臣,试图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却不幸碰壁 1786年,他秘

密离开魏玛,到意大利游历,研究古希腊,罗马艺术。
  回国之后,他

对宫廷政治不再热衷,而将兴趣转移到了文艺创作上。先后写出了

《伊菲革涅亚在陶洛斯》(1787)、《哀格蒙特》(1788)、《托考多-

塔索》(1790)等剧作。1796年,歌德结识了席勒,两位德国文化史

上的杰出人物,开始了长达10年的艺术合作,他们相互帮助,彼此

激励,各自完成了其重要作品,并以他们的艺术成就,提升了德国文

学和艺术的水平。
  

剧作《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像歌德的著名小说《少

年维特之烦恼》一样,洋溢着狂飆突进式的浪漫的时代精神。剧作取

材于16世纪德国的历史,是一部“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敬意”

的剧作。葛兹力图消灭封建割据,促成祖国统一,但是,由于主观上

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使得葛兹的社会理想难以实

现,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以失败告终。
  尽管葛兹这个悲剧英雄迈向了

死亡结局,但歌德却对其寄予了很多同情。并赋予他许多优秀品质。

剧作《哀格蒙特》的主人公不是反

叛式的英雄,而是一个充当了己所难当

的历史重任的悲剧角色。哀格蒙特伯爵

深受人民的爱戴,为了把他的臣民从西

班牙侵略者的魔掌中解救出来,恢复其

尊严与自由,他只能起来斗争。
  但是,

他却遭到了西班牙将军的逮捕。他的爱

人克蕾尔欣呼吁市民们举行起义,但慑

于敌人的武力,那些平时支持哀格蒙特

的人却不敢行动,克蕾尔欣愤然服毒自

杀,以誓示世人,而哀格蒙特也难以逃

脱被处死的命运。临死之前,哀格蒙特

梦见克蕾尔欣化作了自由女神,在云中

显现,她预言他们的死将会使人民获得

解放,并为他献上了胜利的花环。
  

标志着歌德创作顶峰的作品是长篇诗剧《浮士德》(1773—1775

初稿,1808—1832定稿),这是他历经60余载,不断进行思想和艺术

探索的结晶。诗剧共分上、下两部,计12000佘行。

歌德在意大利

这部诗剧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但歌德运用自己

的智慧,极大地丰富了这个传说的哲学内涵,并升华了其艺术品格。
  

诗剧中,年过半百的博士浮士德厌倦了书斋生活,因此和魔鬼靡

菲斯特订下契约,要到新的世界去享受人生。靡菲斯特将浮士德领到

一个女巫那里,给他喝了魔汤,使其恢复了青春。青年浮士德爱上了

平民姑娘甘泪卿,为了与姑娘幽会,他刺杀了他的哥哥,并让甘泪卿

给母亲灌下昏睡之药。
  甘泪卿因用药过量使母亲一命呜呼,这使她内

疚得发狂,她溺死了自己的婴儿,虔诚地忏悔所犯下的罪恶,甘心接

受命运的惩罚。浮士德饱受爱情悲剧的打击,仿佛历经了一次死亡的

磨难。

魔鬼靡菲斯特将浮士德带到“风光明媚”的地方,在精灵们的歌

声中,他仿佛又获得新生。
  他来到一个皇帝的宫廷,尽管这个王朝摇

摇欲坠,但皇却贪图逸乐,举行化装舞会。浮士德向皇帝建议发行

纸币,解决了这个国度的财政难题,而皇帝却提出,要浮士德为他变

出古希腊的美女海伦。在海伦的幻影出现的片刻,浮士德被这个古希

腊美的化身所吸引,以至激动得昏厥过去。
  

魔鬼将昏迷的浮士德带回他原来的书斋,在这里,他从前的一个

学生正制造具有超人的智慧却没有血肉之躯的小人。小人带着浮士德

和魔鬼到神话世界去寻找海伦,在魔鬼的帮助下,海伦从地狱里复

活,与浮士德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有了爱的结晶,生下了儿子欧福

这是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他不受任何约束,向天空不断地求

索,终于很快便夭折了。
  海伦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她消逝了,只留下

飘飘的衣裙。古典美在浮士德心中幻灭了。

浮士德决心要创立一番事业,

他平息了一个国度的内乱,并率众

制服肆虐的海水,将海滩改造成陆

地。正当他雄心勃勃向自然宣战的

时候,他的生命已渐渐地衰朽,魔

鬼率魂灵们为他掘墓的声音,在他

看来还以为是众人在筑坝挖沟,他

说:是的!我完全献身于这种意趣,

这无疑是智慧的最后的断案:“要每

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

能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

然而,在他得到了“智慧的最

后断案”,感受“最高的一刹那”

的幸福的时候,他却倒在地上与世

长辞了。

浮士德的生命连同他一生的求

索、创造已经成为过去,然而魔鬼

靡菲斯特却认为:过去和全无,完全一样!永恒的创造是毫无意义!

不过把成品驱逐向“无”里!……我所喜欢的是永恒的太虚。
  

由于诗剧《浮士德》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包含的思想也比较复 杂,因此,它被看成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300年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 发展的历史。歌德自己认为,“浮士德的性格,在从旧日粗糙的民间 传说所提炼到的高度上,是表达这样一个人物,他在一般人世间的限 制中感到焦躁和不适,认为具有最高的知识、享受最美的财产、哪怕 是最低限度地满足他的渴望,都是难以达到的;是表达这样一个精 神,他向各方面追求,却越来越不幸地退转回来”。
  这或许是我们理 解这部诗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