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常见情感 现代文常见情感类型

一、初中阅读常见情感归纳?

初中语文的阅读主要情感一般来说都是积极向上的。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认识有时候比较容易偏激,所以需要阅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所选文章主要表达的情感有以下一些:如亲情、爱国、鼓励人勇敢、自信、坚定、不畏艰难险阻等方面的内容。

二、高中常见的现代文体裁?

一、散文

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村广泛(富有抒情性,行散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主题,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 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陆蠡的《囚绿记》、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二、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基本特征:一,性格刻画丰富、细致;二,情节构造完整、复杂;三,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情节:开端 、 发展 、 高潮 、结局

叙述方式: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环境: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二)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三、羁旅诗有哪些常见情感?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思想感情

1、主要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人的思念,次写羁旅漂泊之苦。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四、常见的情感维度有什么?

、感性诉求

    采用感性说服方法的形式,又称情感诉求。它通过诉求消费者的感情或情绪来达到宣传商品和促进的目的,也可以叫作兴趣或诱导性。感性诉求的不作功能、价格等理性化指标的介绍,而是把商品的特点、能给消费者提供的利益点,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表现出来。

    2、理性诉求

    采用理性说服方法的形式,通过诉求消费者的理智来传达内容,从而达到促进的目的,也称说明性。这种说理性强,常常利用可靠的论证数据揭示商品的特点,以获得消费者理性的承认。它既能给消费者传授一定的商品知识,提高其判断商品的能力,又会激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从而提高活动的经济效益。

理性、感性、真实感觉三个感情维度?我来回答

  排列依次是:真实感觉第一,感性第二,理性第三。

  在真实感觉面前,理性是弱的、无说服力的,因为真实体验才是最真实的。

  在真实感觉面前,感性也是弱的、无力的。因为真实感觉体验才是最真实的。

  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对比呢?在感性面前,理性也是无说服力的。

  所以,三个维度,真实感觉维度最高,它带给人最真实的感受体验。

五、阅读理解常见的思想情感?

有认同、疑惑、悲伤等。认同是指读者对文章中的观点或人物所持的态度感到认同。疑惑则体现在读者对文章中的某些内容感到迷惑,需要进一步了解解答。悲伤则是指读者对文章中的事件或人物所持的情感感到悲痛。除了这三种情感之外,阅读理解还可能出现憎恶、喜爱、同情等情感。这些情感属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情感,也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羁旅思乡诗常见意象及情感?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七、古诗词常见情感有哪些?

1.送别抒怀诗: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2.羁旅思乡诗:羁旅他乡,在遥远的地方思乡。

3.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4.山水田园诗: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5.怀古咏史诗: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6.咏物言志诗: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7.边塞征战诗: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八、送别诗六种常见情感?

(1)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4)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多在诗人艰难困厄之际)

(5)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6)借送别言志。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前途艰险的担忧

坦陈心志的告白

积极奋发的勉励

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九、诗歌常见的七种情感?

⒈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⒉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⒊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4.即事抒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5.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6.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7.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十、语文散文中常见的情感?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惆怅、无奈、思乡、牵挂、不舍、羁旅之愁、伤春、愤懑、乐观豁达、充满信心、同情、控诉等等;

思想和感情本来是两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思想一般指人对事物的看法、理解和认识,感情一般指人或动物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这个你可以翻一下现代汉语词典查证一下(词典里面比我的肯定概括一些,也更抽象一些,不太好懂)。

至于思想感情,一般用来指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作者本人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理解、认识和看法,通常表现为喜怒哀乐、爱恨惧恶等情绪反应。

比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见天上的明月,就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就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望庐山瀑布》中对庐山瀑布的描写,“日”、“紫烟”都是容易让人生出“喜悦”情绪的事物,通过对阳光照射下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传达出一种喜悦之情,通过“三千尺”、“落九天”这样的夸张,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这种感情是作者本身至少是在此时具备的,因此通过写作的手法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思想感情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