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四个发展阶段 人际关系四个发展阶段是什么

一、imc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战术性传播工作的协调

在这一阶段,企业着重利用整合营销传播在其对外传播的工作中实现“统一形象、统一声音和统一话语”的效果。有效的整合要求企业内部、各个业务单位之间、企业与外部供应商之间的人际沟通和跨职能、跨部门沟通高度顺畅。

第二阶段:对营销传播工作范围的重新界定

在这一发展阶段,聚焦于整合营销传播的企业会将重心由原先简单的战术性协作转移到更为全面深入的传播活动。公司获得了许多关于已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加以共享和应用。

第三阶段:信息技术应用

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第三阶段,企业会利用自身的力量和信息技术的巨大潜能来提升在整合方面的绩效。对技术的利用通常是以下列方式进行:①利用一套或多套数据库来收集、存储、管理顾客信息。②利用新兴技术改进企业如何和在什么时候向顾客传递讯息。③利用电子的传播手段促进内部针对顾客以及与顾客相关的信息传播。

第四阶段:财务和战略整合

只有当企业充分运营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中所发展出的资产和技能之后,才会出现最高程度的整合。在第四阶段,整合营销传播更多地与高层管理者所面对的问题而不是营销传播部门所面对的问题相关。整合营销传播有必要更新用来评估传播活动有效性的各个系统和流程,同时也有必要将整合营销传播工具和原则运用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中。

二、人工网络四个发展阶段?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1、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初级的计算机网络模型。

2、第二阶段: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了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完整的计算机网络。

3、第三阶段:计算机解决了计算机联网与互连标准化的问题,提出了符合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RM)”,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4、第四阶段:计算机网络向互连、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发展,并且迅速得到普及,实现了全球化的广泛应用。

三、渤海油田四个发展阶段?

渤海油田是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

渤海油田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艰苦创业时期,铁人精神铸就苦难辉煌。

对外合作时期,埕北精神引领开放合作。

高速发展时期,优快精神推动国际一流。

艰苦创业时期

没有技术、没有专业船只,老一辈海油人以“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围井场、建平台,抵御大海啸,对抗大冰封,在大海中站稳脚跟,为油田发展打下了基础。

对外合作时期

作为第一个对外合作的油田,埕北油田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求真务实、合作双赢”的埕北精神。

在埕北油田成功开发后,中国海油在渤海湾相继发现多个油气田。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在这一阶段逐渐跟上世界的脚步。在这一过程中,海洋石油人为石油精神注入了: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合作共赢的时代精神。

高速发展时期

海油人努力承担能源报国的责任,不断改革探索、创新创造,弘扬和丰富了以“敢于突破、科学求实、追求卓越”为核心的“优快”精神,实现了渤海油田高速高效发展,让薪火相传的石油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焕发了新的勃勃生机。

四、信息源的四个发展阶段?

(1)传统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以图书馆、情报所为代表的文字信息资源管理;

(2)信息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以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处理为典型代表;

(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网络平台、海量数据库、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应用为内容,视信息资源为主要经济资源进行管理的信息资源管理;

(4)知识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信息资源管理的缺陷的基础上,它更加重视与人交流,重视学习,重视知识资产,竞争优势与创新。将结构化信息与非结构化信息和人们利用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做到了对知识的更好的利用。

五、中国地质大学发展阶段四个名称?

建校初期,学校分别在北京沙滩(原北京大学地质馆)、端王府夹道(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河北宣化地质学校三处办学。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期间,由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天津大学地质工程系、唐山铁道学院采矿地质专业等合并组建而成。

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四光任筹委会主任。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学校决定每年的11月7日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庆日”。12月24日,政务院任命红军老干部刘型为北京地质学院首任院长,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尹赞勋教授任副院长。

1954年后陆续迁入北京西北郊学院路新校址。

1960年10月,北京地质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地质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受到严重破坏。

1970年9月,北京地质学院奉命外迁湖北省江陵县,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

1975年迁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制度后,学校恢复招生。

1978年2月,北京地质学院重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2月,在原北京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原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总部设在武汉。

六、动物疫病的发展阶段包括四个方面?

一般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和转归期4个阶段。

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开始到疾病的第一个症状出现为止,这个阶段称为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都不相同。

前驱期:为疾病的预兆阶段。其特点是表现有一般的临床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和脉搏次数增加,精神和食欲不振等,但该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未出现。

明显期:为疾病充分发展阶段。作为某种传染病特征的典型临床症状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诊断时比较容易识别。

转归期:为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如果病原微生物致病能力增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转归死亡。

七、人际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一 选择或定向阶段 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各个方面评价对方,根据这些观察决定是否与之建立继续发展。

二 试用和探索阶段 人们有意识地努力寻找共同兴趣或经历,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观察对方的反应来进行试验。在这一阶段,每一件事似乎都很愉快的、轻松的和非批评性的。许多人际关系也都停留在这一阶段。

三 加强阶段 双方花更多时间在一起,他们喜欢相互陪伴,也开始相互信任、坦白。谈话中出现共同期望和假设。在这一阶段,开放是一种风险,因为自我袒露既可以相互关系加强,也可能受到伤害。

四 融合阶段 不仅相互包容,理解,而且能更好地相互预测和解释对方行为。这一阶段通常为最好朋友,恋人,父母和孩子

五 盟约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时双方做出某种正式承。

八、新发展阶段的四个大跨越?

一是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跨越,二是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跨越,三是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的跨越,四是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的跨越。

感谢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带领下,鲜红的党旗凝聚起磅礴的力量,把中华民族变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在复兴的大道上勇往直前。我们党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烈推动了社会的革故鼎新和巨大进步。四个跨越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结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大放光辉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倾情推动和创造的结果。四个跨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九、人类通信史经历了哪四个发展阶段?

人类通讯史经历了“当面信息传递、通过纸质媒介传递、电讯、网络”四个发展阶段。

20世纪初⼈们开始利⽤电磁波信号,进⾏⾳频或视频信号的远距离快速传递。电磁信号进⼊模拟数字时代。例如:莫尔斯电码、五单位电码等。理论基础是电磁物理、代数、微积分。物理特性是:采⽤赫兹频率,通过对电磁波信号的线性时空量化,对电磁信号源采⽤标准物理量基础上的,数字信号与抽象⽂本内容之间的转换。⽂本实现了数学量的加密处理。

十、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也就是说,他律的道德感在一些情感反应和作为道德判断所特有的某些显著的结构中表现出来。其基本特征是: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皮亚杰将这一结构称为道德的实在论。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皮亚杰与英海尔德在谈到这个时期的儿童特点时说:“道德实在主义引向客观的责任观,历而对一种行为的评定是看它符合法律的程度,而不管是出于恶意的动机违反这个原则,还是动机好却无意违反了规则。例如,儿童在理解不准撒谎的社会价值之前很外(因为缺乏充分的社会化),在对有意的欺骗与游戏或纯粹的愿望有失真实区别之前,成人就告诉他们不要撒谎。结果说真话就成了儿童主观人格之外的东西,并引起了道德实在论和客观责任观,从而使儿童认为一切诺言的严重性似乎并不是看有意欺骗的程度,而是看实际上跟真实性相差的程度。”

第四,赞成来历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例如,对一个7岁的孩子说,有个小男孩到商店偷了糖逃走了,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倒,问孩子“汽车为什么会撞倒男孩子”,回答是因为他偷了糖。在道德实在论的儿童看来,惩罚就是一种报应,目的是使过失者遭遇跟他所犯的过失相一致,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儿童行为的一种手段。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

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7~12岁期间进入道德主观论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儿童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规则不再被当作存在于自身之外的强加的东西。

第二,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研究表明,12岁的儿童都认为,那些由积极和动机支配但损失较大的儿童,比起怀有不良动机而只造成小损失的儿童要好些。由于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因而在惩罚时能注意照顾弱者或年幼者。

第三,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第四,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第五,提出的惩罚较温和,更为直接地针对所犯的错误,带有补偿性,而且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

达到自律性道德阶段的儿童,在游戏时不再受年长者的约束,能与同年龄儿童平等地参加游戏,彼此明白自己的立场与对方的立场,共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独立举行游戏比赛。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进行判断,他们只注意行动的外部结果,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面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后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已能从客观动机出发,用平等或不平等、公道或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属于自律水平的道德。皮亚杰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水平,儿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皮亚杰认为,当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角度去考虑时,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或非的单纯的规则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与同情的真正的道德关系。也就是说,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皮亚杰认为公正观念是一种高级的平等关系,这种道德观念已经能够从内部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