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交流包括哪些方面的 情感交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情感包括哪些方面?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情感客观的方面:生活现象中蕴含了情感,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

情感主观的方面:第一,即使过同样的生活,美好的人和丑恶的人对生活的感觉不同;第二,受到负面情感刺激而心情不好时,感受情感的能力就下降了。

因此,情感是生活现象与人心共同决定的,而不能单独由某一方来定。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态度,它表现为与人的个性、道德经验等有关的各种体验之中。

我们常常说“感觉”这个词,例如:一对恋人分手了,理由是彼此对彼此没有感觉了;再如:活得麻木了,已经对生活没感觉了。感觉就是从生活现象里感受到的情感,这是由生活现象和人心两方面共同决定的情感。

二、情感智商包括哪些方面?

1. 发 掘 非 智 力 因 素 --促学 生素质 的提 高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同时,在未来现代化的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

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以下是我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学会负责,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为国为民的深重责任感,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学会勇于负责。作为学生,每天认真上好每堂课,做好每次作业,做好值日生工作是一天的责任和义务。可就有几个学生,家作经常少做或不做,有时还要说慌,说做是做了,可忘在家里没带来,我借这机会让同学们谈谈不完成作业与负责的关系,有的同学的发言真精彩,如:老师每天认真地上课、备课说明老师很负责任;爸爸、******认真上班是负责任;每天的值日班长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是负责任;做错了事,主动认错,并及时改正,是负责任的表现;……经常适时地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明白:人,一撇一捺要站稳,不管是在家里、在班级、在社会上,都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做个诚实守信、勇于负责的人,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二、学会宽容,做个胸襟开阔的人。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思维单纯,故缺乏果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迅速地辨别是非的能力及良好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清醒状态下,常常对自己所想所做的事动机模糊,理智不清,何况当别人“侵犯”他时,容易在无意识的支配下做出失控之事,小之影响同学间的团结,学习的愉快氛围被打破了,大之后悔莫及。

学生之间打闹是常有的事,大多的情况是有学生报告给老师,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在打架,老师及时赶去处理。

我班上有一对同桌,学习成绩比较好,但两人脾气都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那种,坐在一起一个月不到,三天两头闹矛盾,后来,帮他俩换坐位,分开,又一个月过去了,竞安然无事。

我把两对同桌一起叫来,问分开的两位同学,为什么你们俩坐在一起,事情挺多的,与新同桌坐了事情少了,甚至没有了呢?经过我对他们平常的观察,结合四人的讨论,最后得出,新的同桌都比较懂得谦让和宽容,不斤斤计较。

四位同学伸出了友谊之手,表示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做个胸襟开阔的人。

平时,我常引导学生体验,班级是一个大家庭,你要在这个大家庭里得到快乐,自己首先要把快乐给同学,快乐的心情是多么美好,只有心中充满快乐,灿烂的阳光才会相随,我们学习才会有趣。

三、学会自信,做个奋勇攀登的人。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信心。小学是儿童走向社会的第一片天地,而家长和教师的过高期望,使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了影响其自信心的客观指标。

当自己的学习成绩有违愿望时,挫折感便产生了,认为自已“一无是处”。

由于儿童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所以在这一时期,更要引导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以获得成功。如,一个班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后进生,对待他们的作业,老师更应该认真、仔细地批改,分析错得原因,进行耐心地个别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经常和他们谈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因此,要对自己充分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行”。四、学会挑战,做个意志坚强的人。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没有竞争意识的人,将会被社会淘汰。竞争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只有不怕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才会成功。要想让学生具有挑战意识,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老师必须要做个有心人,平时,我利用晨会课、班队课开展如:“向坏习惯告别”、“我是学习小主人”、“我们不怕困难”等主题队会,让学生课后收集古今中外名人、科学家的故事,进行演讲比赛,从他们的身上体会到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战胜了无数困难、挫折,才登上了成功的彼岸。学校开展每月一次“奥数擂台赛”,我班一位学生连续参赛了几次,都榜上无名,可她并不灰心,反而比以前更加的用功,功夫不夫有心人,上月的“奥数擂台赛”她做了擂主,她开心地对我说:“老师,谢谢你常鼓励我,下次擂主可能不是我了,但我不怕失败,我会继续向擂主挑战的。”学生亲身经历了,体验到成功是喜悦的,但更是艰辛的。五、学会合作,做个共同学习的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其强调四个学会。其一是强调学会共同生活。在班集体中,处处需要合作。这种合作不仅能促进学生间彼此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充分体现一个集体的凝聚力。一个凝聚力强的集体一定是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于是,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讨论等,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义务,体会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例:开展篮球比赛,开展4人小组的手抄报比赛,拔河比赛等;课上经常围绕一个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进行研究讨论,最后汇报研究成果等。学生体验到共同生活在一起,时时处处需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干好每一件事,在合作中学习会变得更美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要把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培养良好品德,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只有在教育中努力发掘各种非智力因素,创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我学习,我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教育的明天,才会涌现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2. 如 何 挖 掘 学生 的 非 智 力 因 素 人们的学习过程既是眼、脑、耳、口、手综合运用的一门艺术,也是心理过程的外在反映,一般地认为,前者是智力因素,后者是非智力因素。现在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应该包括六个方面:即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从心理学上讲,这些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智力活动的进行、智力水平的发挥以及智力本身的发展,必须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动、激励和促进。前者属于认识系统,后者属于动力系统。没有认识系统,学习活动就无法实现;没有动力系统,学习系统就无法维持。 非智力因素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能够使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二)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长久而艰辛的过程,这种活动成功与否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外,常常取决于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志向。(三)巩固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四)弥补作用。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国外许多关于心理研究证明,同样智商的人的成就差别在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曾尝试了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一、心理预见式:心理预见的原则是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早做出预见,避免学生对学习发展的过程充满困惑,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智力障碍,影响学生的发展。我的具体做法是:1. 引导学生敢于正视挫折,帮助他们认清困难、挫折与人的成长、成才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人生中有挫折、失败在所难免,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每人应潇洒对待挫折,分析受挫的原因,人在经历挫折后才会不断进步,进入新境界。另外,在计划做一件事时,要学会预料挫折和失败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以便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2. 减轻偏激反应,多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犯错时,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掌握批评的力度,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质,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心理承受力。3.稳定学生情绪,在学生受挫时以名人典型事例来启发他们,引导他们采取实干、沉稳、谦虚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班主任可通过爱心教育和饱满的情绪为学生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平时多与学生拉家常,谈心,关心其生活及单独课程辅导等,形成家庭、学生和教师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及时多渠道地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在轻松的心态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审美。二、协商“摧残”式:现在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当年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从小受宠,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一俊遮百丑 ,所以养成了他们狂、傲、骄、躁的性格,他们遇事容易失去理智,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走极端,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挥。因此,我在带班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包括各种形式的家长会,家访,学生谈话,班会等形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和家长达成一种共识,就是我们在宠惯孩子,而社会却在挑选孩子,他们面临的是成功或被淘汰,因此,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承受的不仅仅是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能够承受失败,他们要愉快的、冷静的面对每一次的考试,因此,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温柔和严格并用,关心和“伤害”并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意志坚强,遇事冷静,性格顽强,后续学习才能百折不挠。三、赏识鼓励式:以多调动,多鼓励,多诱导为原则,充分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1. 班主任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常常抓住一切契机表扬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从容应对。2、平时建立笔记本,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要求学生每次都写上名人名言等激励性的话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通过谈话让学生相信"我能行,我一定行",并尽可能创造让学生发挥特长的机会,有机会表现自我,让学生在成就中进步,在鼓励中充满自信。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而且情感教育贯穿于智力教育的始终,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每个教师都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教师的语言、表情、目光、行为等,都是情感传递的媒体,对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有着深刻的影响。实践证明,一个干净利落的手势,一个信赖的眼神,一句情绪激昂的话语,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目的探究式: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的分类。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培养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从这个定义我们可知,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我在工作中,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让学生在达到和达不到之间接近达到的程度上,极有诱惑的进行探究,使学生的动力永不减小,达到勇往直前的效果, 五、兴趣需求式: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情绪能使人的行为积极,也能使人的行为消极。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情绪,使人心境好,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够提高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美好的心境又是灵感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好奇心、新奇感、自信心都与积极的心境分不开。需求是调动学生良好情绪的重要外在诱惑。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强调的就是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影响。六、优美环境式:环境对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培养和性格的形成,影响极大,也不可忽视。教学环境由校园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组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师生的教学情绪、精神风貌、健康人格都有很大影响,它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美化人的心境,净化人的心灵,激励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非智力因素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开发和培养。为此,教学过程中,要设法使班级教室、学生宿舍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科学气氛化,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努力创造优美、安静、清新、舒适、充满勃勃生机的校园和课堂环境,安静、清新的休息环境,创造亲密和谐、合作顺畅、真诚信任、互相理解的人际环境,创造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校风和学风,创造民主、平等、愉快、活跃、发人深思、诱人表现的课堂氛围。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可靠保证。七、信心激励式: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坚信程度。它表现为接受任务以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并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所以有人说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而信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讽刺挖苦,而是多注意观察、分析、了解他们。一经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同时指出他们的智力水平、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比较并不弱,而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意志比较薄弱,并善于观察,力求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予以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有失误时,应及时提醒,耐心指导,并提供适当机会让他再尝试。

三、高级情感包括哪些方面?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高级情感

四、文化交流包括哪些方面?

尊重才能交流,才能理解比较好的,才能进步,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文化包含多少种,就可以有多少种交流,从交流人,有可以分为组织交流,个人交流,文化也可以按时期分。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的发展。

五、文化交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尊重才能交流,才能理解比较好的,才能进步,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文化包含多少种,就可以有多少种交流,从交流人,有可以分为组织交流,个人交流,文化也可以按时期分。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的发展。

六、小学英语情感策略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在关注教材教法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未能对学生的情感方面予以应有的重视。早在1987年我国学者张正东就把“注重情感因素,排除心理障碍”视作英语教学原则之一。刘学惠(1988)也曾撰文指出,重视外语教学的情感因素,不应仅仅出于手段和策略考虑,而应同时从外语教学目的本身来考虑,并呼吁 “将发展情感作为外语教学目的之一写进有关文件”。时至本世纪之初, “情感态度”作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已写入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本文试图对此作理论探究,以期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一、 情感及情感目标    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体验,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反映。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同时,情感又对人的认知行为起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行停止,即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Arnold,1999)。   情感不仅仅是教学手段,而应首先作为教学目标来优化教学。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创立者们构建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克拉斯沃尔等,1989)。其中,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及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的内化和升华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目标体系,从单纯的接受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复杂阶段,最后达到性格化。情感目标的渐进性表明教学活动中目标实现的不可逾越性,即:学生必须在达到某个水平后,才能在下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动。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出现标志着情感因素获得了与认知因素一样具有作为教学目标来考虑的重要地位。 二、 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    《课标》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与他人、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  《课标》中所列的都是一些积极的情感,即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还包括一些消极的因素,如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因素。   《课标》还对不同学段的情感目标做了一定程度的细分,这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情感发展的渐进性与差异性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使英语学习成为低龄儿童心智发展的一部分,而不宜过多地强调学习英语的实际作用,特别是不要过分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进入初中阶段后,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的结果有密切关系,要特别关注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目前,我们关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特别是将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Arnold,1999)。第一,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Brown(1987)从他本人及别人的研究成果中得出结论,即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第二,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已经不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但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却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与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教育也应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三、 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 (一)情感的神经生物基础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各种感知系统获得信息,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些信息就是各种各样的刺激。大脑是一切认知活动发生的场所,而认知过程又是神经中枢发挥作用的过程。Schumann(1994)认为人的认知活动的发生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对刺激的情感评估,对刺激作出反应,刺激在记忆中作为信息保留下来,在行为活动中对信息的再次利用(提取)。在对信息感知和作出反应之间,有一个对信息进行评估的过程,即刺激的情感评估。在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评估的背后有一个神经生物系统在起作用,它判断刺激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如果神经生物系统认为刺激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动机,就对刺激作出肯定评估;否则作出否定评估。就语言学习而言,肯定的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的评估阻碍语言学习。   情绪心理学家Scherer对刺激评估的标准曾展开广泛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进行刺激评估时参照五个方面:刺激的新奇度,刺激带来的愉快感,刺激与目标和需要的关系,对刺激的应付能力,刺激带来的自我及社会形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家调查学习动机时也发现,肯定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评估阻碍语言学习。 可见,人的情感有其神经生物基础,并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来自外界的语言刺激符合学习者的内在情感与动机,促进肯定评估的形成。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教学观   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Carl Rogers将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领域,从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   Rogers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身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为一体”的人,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完人”。所以,现实的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人”(Rogers, 198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创造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感到自由和安全,可以任意发挥好奇心,不怕错误和失败,既可以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学习,也可以从环境、同学和个人经验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自由的,而自由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完整的人”(Rogers,1983)。   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突出了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正是英语教学应当借鉴之处。 (三)语言习得中的情感过滤   情感过滤这个概念最初由Dulay和 Burt提出,旨在说明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1977)。Krashen在此基础上将其发展为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语言习得者完全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1985)。可理解输入只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它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Krashen, 1982, 1985)。Krashen将情感因素看作是可调节的“过滤器”。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最终发展成为习得能力。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至少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或低估的作用。情感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至少和认知因素一样大,甚至更大(Stern, 1983)。强化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创设低焦虑的心理空间和学习氛围是我们从中获得的最基本的启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即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它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注意并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肖川, 1998)。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应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重视学生的健康情感的培养;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意义协商,促进协作学习。   Vygotsky(1986)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学习者认知能力“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为其具体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最近发展区”是指比学习者现有知识技能略高出一个层次、经他人协助后方可达到的水平。同样,在学习者的情感世界中,也应存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和认知行为一样,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动机、信心或焦虑等情感态度不会在短期内发生突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作为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师生交互活动,使得各个情感因子在其“最近发展区”起着微妙的变化,朝着既定的情感目标发展。 四、 结语  本文着重探讨了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在我国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情感、认知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仍待进一步论证。对英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教学状况及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急待展开大范围的调查,从而正视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现状,以期更好地发挥积极情感态度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在神经生物学、教育心理学及语言习得学等理论背景支持下,开展情感教学的课堂实验研究,积极推进英语课程的实施,是广大课程实施者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

七、灯笼文化情感的哪些方面?

吴伯箫笔下的灯笼寄寓了祖孙、母子亲情,故士乡情,家国情怀

八、情感交流的定义是啥?

现在多特指社会交际或工作中的一种人际交流,较为认可的概念: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它有三大要素即:

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②达成共同的协议;

③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九、情感可以分为哪些方面?

情感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分为七类:

一、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 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 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 、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 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如痛 苦、鄙视、仇恨、嫉妒等。

二、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 为心境、热情与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 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 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热 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它是一 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如兴高采烈、欢 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 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短 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三、根据价值的主导变量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欲望 、情绪与感情。当主导变量是人的品质特性时候 ,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欲望;当主导变量 是环境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 就是情绪;当主导变量是事物的品质特性时,人 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感情。

四、根据价值主体的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个人 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个人情感是指个人 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集体情感是指集体成员对 事物所产生的合成情感,阶级情感是一种典型的 集体情感;社会情感是指社会成员对事物所产生 的合成情感,民族情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情感。

五、根据事物基本价值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真 假感、善恶感和美丑感三种。真假感是人对思维 性事物(如知识、思维方式等)所产生的情感; 善恶感是人对行为性事物(如行为、行为规范等 )所产生的情感;美丑感是人对生理性事物(如 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所产生的情感。

六、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 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等 四大类。对物情感包括喜欢、厌烦等;对人情感 包括仇恨、嫉妒、爱戴等;对己情感包括自卑感 、自豪感等。

七、根据价值的作用时期的不同,情感可分为追朔 性情感、现实性情感和期望性情感。追朔性情感 是指人对过去事物的情感,包括遗憾、庆幸、怀 念等;现实性情感是指人对现实事物的情感;期 望性情感是指人对未来事物的情感,包括自信、 信任。

十、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

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2、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它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如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3、根据价值的主导变量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欲望、情绪与感情。当主导变量是人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欲望;当主导变量是环境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情绪;当主导变量是事物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感情。4、根据价值主体的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个人情感是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集体情感是指集体成员对事物所产生的合成情感,阶级情感是一种典型的集体情感;社会情感是指社会成员对事物所产生的合成情感,民族情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情感。5、根据事物基本价值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真假感、善恶感和美丑感三种。真假感是人对思维性事物(如知识、思维方式等)所产生的情感;善恶感是人对行为性事物(如行为、行为规范等)所产生的情感;美丑感是人对生理性事物(如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所产生的情感。6、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等四大类。对物情感包括喜欢、厌烦等;对人情感包括仇恨、嫉妒、爱戴等;对己情感包括自卑感、自豪感等。7、根据价值的作用时期的不同,情感可分为追朔性情感、现实性情感和期望性情感。追朔性情感是指人对过去事物的情感,包括遗憾、庆幸、怀念等;现实性情感是指人对现实事物的情感;期望性情感是指人对未来事物的情感,包括自信、信任、绝望、期待等。8、根据价值的动态变化的特点,可分为确定性情感、概率性情感。确定性情感是指人对价值确定性事物的情感;概率性情感是指人对价值不确定性事物的情感,包括迷茫感、神秘感等。9、根据价值的层次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和自我实现类情感四大类。温饱类情感包括酸、甜、苦、辣、热、冷、饿、渴、疼、痒、闷等;安全与健康类情感包括舒适感、安逸感、快活感、恐惧感、担心感、不安感等;人尊与自尊类情感包括自信感、自爱感、自豪感、尊佩感、友善感、思念感、自责感、孤独感、受骗感和受辱感等;自我实现类情感包括抱负感、使命感、成就感、超越感、失落感、受挫感、沉沦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