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社会化(情感的社会化失调引发的社会问题具体表现)

一、情绪情感社会化的表现?

1 情绪情感社会化表现为个体在社交互动中对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和理解。2 这种表现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来实现的,包括语言、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方式,同时也受到文化、社会和个体因素的影响。3 在情绪情感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要,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和个体发展。

二、简述幼儿情绪情感社会化趋势?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参考答案: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②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③表情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①情绪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②情感的深刻化,即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③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三、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指的是个体在社交环境中学习、适应和采纳社会规范、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的过程。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成员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从出生到死亡都会不断地接受和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化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文化影响等。它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角色扮演等方面。

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会逐步认知并习得许多社会行为规范、潜在的价值观等内容,其中包括礼仪、道德标准、偏好、信仰等方面的要素。如果一个人成功地接受了社会化的教育,并且顺利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就会成为一名受欢迎的成员。

总之,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交环境中逐渐学习、适应和接受社会规范、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的一个持续性过程,它是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四、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的含义区别?

再社会化:是指在早期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中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人的社会化过程。主要特点是改变或调整社会化对象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使之符合社会的规定与要求。在某种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通过再社会化,有意忘掉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重新塑造出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生命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发展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强化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五、情感的逻辑.情感是什么?“情感”定义?

情感是人们行为表现中最为复杂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生活中基本的精神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伴随着喜、怒、哀、惊、愁、悲、妒嫉等等情感产生。

人在认识事物时,对现实中不同的客观的对象环境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的精神情感现象;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愉快;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惊慌;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愤怒;还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悲哀;另还有许多如冷漠、疑惑等等。

这些愉快、愤怒、悲哀、冷漠、疑惑等等都是人的精神的情感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

作为人,情感还表现在语言文字、艺术创造和劳动行为之中,甚至漠然和呆滞也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因此,作为人的情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动物的人;另一是作为精神社会的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语言文字性质的精神表达”。

人以外其他动物的情感表达只有体征形式,例如:狗在高兴时的欢快行为就是摇头摆尾;在受到主人责骂后就夹着尾巴而低着头。

人表达情感不仅仅只有体征表达,还可以用文字的书信以及现代的信息产品、艺术礼品等作为传递情感的表达形式。

..……………………...情感是作为生命精神主体对客观环境条件,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感觉体验和“逻辑判断”反应;与人有相互作用关系的客观事物就是客观环境条件状态,包括外部客观事物和人主体内部客观事物;内部客观事物是独特的包括自我“主观”客观化的形式。

这些客观实在的事物就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不同的客观事物以及其事物中的不同特性,对人实际需要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产生出人的各种不同的精神反应状态,这些状态就是情感。

因此,认识“情感”的性质特征,其要点就是人与其自然环境事物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对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逻辑判断反应就是情感,需要就是情感产生的动力,客观条件符合人的某种需要时,就可产生相应的正相关的情感反应,如满意、愉快、高兴、平静等等;否则就会可能产生负相关的情感反应,如忧郁、愁苦、恐惧、烦闷等等;当人面对的是陌生事物时,或客观事物条件突然变化过大时,人就会产生惊讶、或恐慌、或疑虑等等情感反应;人处于内省状态时,自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呆滞、沉思、冷静等等情感反应。

.....从“情感”语义上,“情”字的字义是:一是精神对自然事物的信息结构的指称;另一是被指称对象的结构中存在着特定的结构性倾向。

而“感”是指人受到自然结构性信息作用力传递后的确认和反应;对于自然事物,“感”是指某种事物的结构性相互作用对另一事物的结构性传递,例如:电磁感应、动量碰撞等等。

因此,情感的基本定义就是:自然结构性信息作用于生物后所产生的自然的生物目的性的自然逻辑形式反应;作用于人就是人的情感形态的逻辑反应。

其中,即时的逻辑判断反应,且有很强的针对对象倾向的情感反应,就是指情绪。

情感的情绪与人的最基本的生物性需要和即时需要目的密切相连,而作为整体结构性的逻辑判断反应的情感,可包含一系列的情绪反应组合过程。

在这里,对情感的定义中,使用了“情感判断”的概念,涉及将生理生物性的条件反应过程作为“逻辑判断”。

因此,生物生化过程的“逻辑判断”秩序选择,与人意识思维逻辑判断,二者之间所具有的同质问题和意义差别,就是情感问题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

事实上,人和其他生命物的精神反应也就是有序化的生理生物的条件反应过程,也就是“元逻辑”系统。

于是,情感就从现象语言描述转化为逻辑语言描述了,感觉顺序描述也就转化为结构分层描述了。

[]……[]由于需要的元逻辑意义是自然物理的选择目的性质,使情感也具有倾向选择性。

这种“选择性”因为是自然“逻辑”判断的结果,必然的就存在着基本的逻辑尺度和标准。

正是这些尺度和标准的结构,决定了最原始的元逻辑的生物活性的本能和意识。

但是这些都不是直接与情感问题相关的内容,这里也就不作详尽。

<,,,,,,作为情感定义的精神主体,生物生命精神的构成是由本能和意识组成。

本能是原始的元生物逻辑系统,也就是生命生理机能的最基本的需要系统;而意识,则是通过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经验记忆认识形成的。

本能因预先就存在着,可认为是已经认识的意识记忆经验。

这样以来,也就得到关于情感与认识的基本关系:只有可能被认识和感觉的自然事物才可能引起情感反应;有感觉和认识,才可能有情感;感觉和认识不一定是已经感觉的或已经认识的客观事物。

感觉和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情感也随着感觉和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作为对情感的科学全面的认知,人对已知和未知的情感反应是同质的;“无情”也是情感反应的一种,表达的意义是拒斥,如冷淡、轻篾、麻木等等。

未知引起的情感与已知引起的情感是确定与确认组合结构性的差别。

有没有引起情感反应则是是否有感觉和认识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的客观环境事物都会引起感觉经验和认识记忆,这就属于注意的内容了。

六、什么是社会化?影响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

  社会化: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就叫做社会化。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遗传素质、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

七、再社会化的例子?

戒毒康复人员L在未涉毒前,曾是某品牌啤酒的区域经理,生活幸福美满。因业绩需要频繁出入KTV、洗浴店等营业性场所,L受生意伙伴怂恿和诱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吸食海洛因毒品,逐渐染上毒瘾,后被当地公安机关多次打击处理,前后受到治安拘留15天、强戒所外限期戒毒3个月的刑罚,在戒毒人员的帮助下逐渐树立了法制观念,加强社会责任感,改变过去的恶习和生活方式等,加强了对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状态。

八、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1、家庭教育因素 2、学校教育因素 3、参照群体的影响 4、大众传播媒介 (即社会化的媒介,指的是影响个体的全部社会环境)。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个人形成个性和自我、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

九、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

(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

(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3)大众传播工具,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十、劳动社会化的本质?

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过程。

1、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劳动既把人同动物区别开,把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又把人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它使人类获得了自己的本质,把自己与其他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人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造属于人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

人与自然又是不可分的。

自然界是劳动的基础,人是劳动的主体,劳动所作用的对象是客体,它们都要受自然界的制约。就劳动主体而言,劳动者自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劳动就是人的肉体组织的运动。劳动者的劳动活动还要受到他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制约。从劳动客体来看,作为天然劳动对象即未经劳动加工过的对象,如原始森林、土地等,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另一种劳动对象是经过劳动加工过的东西,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讲,它也是来自自然,也必须服从自然规律。

2 、劳动是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中介

劳动就其最一般的性质而言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它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而实现的。

劳动过程也是形成人与人之间关系和形成人类社会的过程。

3、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

所谓人类历史之谜,就是指对人类社会是如何产生、变化、发展问题的解答。

唯物史观揭示了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历史过程中决定性的东西归根到底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以自身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在改变外部自然的同时,也使人自身的自然得以改变和完善。劳动决定着社会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所以说,它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

劳动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十六大强调尊重劳动,首先,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其次,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