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活经历的励志散文

每每忆起那段高三励志生活,总是让人感慨不已。

高三,那段艰苦岁月,让人终生难忘。为了能在高考考场上扬眉吐气,我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三励志生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倾注的是我们不尽的汗水和心血。

学习应当注意劳逸结合,劳逸结合不仅让我们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更给了我们在学海中持之以恒的能量。记得我比较爱好课外活动,尤其是在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中,我荣获全校书法比赛第三名,这项荣誉一直让我很欣慰。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全校春季运动会了。我一般报名拔河与长跑两个竞技项目。长跑让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理,拔河让我们明白了“众心齐,泰山移”的道理。最扣人心弦的是男子篮球赛,各个班级里筛选出的高手在篮板下一决高下。一个选手倒下了,就有一个候补扑上去。对手攻来时,我们抢断、拦截,我们进攻时,面对对方严密的防守,我们传球、投篮、假动作一气呵成,不进一球不罢休。

虽然高三都忙于复习,但我们的营养状况还是极佳的.。父母每月都供给我们足够的“粮饷”,我们可以在学校食堂里挑选自己喜爱的菜肴。月底放假前,还可以跟宿舍几个同学一起去校外饭店聚会。

那时候,我喜欢去学校附近的书店租书来看,学习之余,就看些《世界未解之谜》《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类的刊物。

丰富多彩的高三,是我们在校园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年。高考要求我们必须要过一段属于自己的高三励志生活,方能鲤跃龙门,进入理想的大学。

比较励志的美文3篇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 励志 文章 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比较励志的美文3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比较励志的美文: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有个兄弟,一直很懒, 毕业 后换了不知道多少份工作,由于没有什么技能,只能跑业务。

昨天,他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不想再这样下去了,现在已经辞职,准备踏踏实实地学一门本事,“重新做人”。

我大惊,你个贱人受什么刺激了?

他说,他觉得自己三十岁了,还混得这么糟糕,心里很难受,于是想给以前的兄弟挨个打电话,告诉大家,自己想改变了。

当他联系到一个高中同学的时候,在qq上问人家现在电话多少,对方回过来一句:你是要推销什么还是要借钱?

看到这句话,他没有再聊下去,欲哭无泪,憋了很久,然后想起了我,觉得我是个不会放弃兄弟的人。

这兄弟跟我说,这些年他一直害怕改变,觉得要是改变以后失败了怎么办,于是就混到了三十岁。

听完这句话,我立马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哪是害怕改变,害怕失败,根本就是懒!你就是一潘浚失败了大不了做回潘浚你能失去啥?

他沉默了一会儿,开始狂笑,笑声止了以后,跟我来一句,还是你最好啊,每次都跟我说真话,而且一针见血,看来我这电话打对了。

是是是是是,我说的就是真话,他这么多年一直很懒,频繁换地方换工作,没有核心竞争力,更谈不上有什么积蓄了,再这样下去,找老婆都是问题。

通话接近尾声的时候,我问他,你知道摩西奶奶吗?就是那个七十多岁开始绘画,然后变得特别牛逼的美国人,据说大名鼎鼎的渡边淳一曾受她鼓舞,弃医从文。

他说,我知道啊,这人很厉害。

我用略带低沉的声音对他说,是啊,我想送你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她的书名--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挂完电话以后,我想起了我自己,有人经常问我,你一个学法律的为什么会去教英语?文字功底不行的情况下,快三十的人了,为何又开始写作啦?

其实,人生哪里有什么一定要怎么样,或者一定不怎么样的,除了每个人都会死这一事实之外,谁都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只能是在当时那个阶段做出自己认为对的决定,然后采取行动。

我想去教英语的时候,我就认真学,认真教,自己肯定会得到很多锻炼。

我想练演讲的时候,我就坚持练,坚持向高人请教,我的讲话能力肯定会得到提升。

虽然文笔不好,文章没有文采,但又怎么样?我正尽力地表达我想表达的,只要我坚持写下去,迟早有一天,我会突破,就算不能文采斐然,那也比现在好。

做了,能改变一点是一点,不去做,永远不可能怎么样。

最近收到一些留言,意思都差不多,就是,我今年要怎么样,要成为什么,但是我现在各种不行,请问我该怎么办?

讲真,我得跟这些读者大人说声对不起,看到你们这样的留言,我内心是痛苦的。

你能怎么办啊?你能做的,无非就是先把眼前的生存问题解决好,然后利用你发呆看手机玩游戏的时间提升自己啊!

我不是说你的想法不切实际,每一个为实现自己理想而奋斗的人,都值得去理解,去尊重。

但是,你做了吗?

也许你跟我说之前,已经想了大半年了,已经跟很多人说过你的想法了。

但是,你做了吗?

想法谁都有,大话谁都会说,但能坚持行动的有几个?

别去问怎么办了,没人能给你正确答案,其实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只是迟迟不去做罢了。

结束语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但是,你总得开始啊!

比较励志的美文:哪有什么天生幸运
这几天,好些朋友来和我交流写文章的 经验 。我从两个月前开始在网上写文,第二篇文章就有幸上了微博热搜,转发破十万,后来陆陆续续写过一些转发很广的文章,前几天一篇文章仅在一个公众号上就已经点击破百万。我算蛮幸运的。于是不少人来问我,有什么心得吗?

我真的说不出什么来。讲来讲去,也就是“内容为王”和“很幸运”这两句话了。

其实,还有未曾说过的。比如,别人看到我是写了短短两个月,就攒到了两万关注,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写了岂止两个月。我收到第一本样刊在2006年。到现在,满打满算快十年了。这些年里,我收过的样刊摞满了书架。今年过年回家,我试图把新的样刊放进去,发现已经塞不下了。

可是,就像我会把样刊封存在角落里的书架一样,我一直讳谈自己是个写作者。如果有亲戚朋友问起,我都只推说自己是写了玩玩的。其实我写得很认真,却不愿提及这份认真。因为我害怕,怕被问起笔名,对方得知后茫然地摇摇头,说没听说过。十年之间,我陆陆续续换了几个笔名,躲在无人知晓的一隅,写着无人问津的文字。

得知我在写文的朋友们,最经常问的是:“你出过书吗?”抱歉,没有。我想写长篇,编辑A对我说:“你没有名气,所以你如果想写,我们只能让你替有名气的作者代笔。”我拒绝了。

后来在一家杂志连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编辑B跟我约长篇。我每天想梗想到凌晨,几易其稿,好不容易折腾出详尽的人物设计和大纲给她,她却再也没跟我提过。这件事就此被搁置了。

我想出一本自己的短篇小说合集,把十几篇文章发给编辑C,C对我说:“你粉丝不够多,我们要慎重考虑。”一考虑,就是大半年毫无音信。过了很久后我再问她,这才得知,她一直晾着我的稿子,还没有送审。

有一个因为写作而认识的朋友,走红了。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之前每天都在朋友圈发自拍的他,似乎销声匿迹了。我好奇地点进他的头像,发现里面什么消息都没有,只有一条浅灰色的横线,休止符一样。我这才知道,原来他已经屏蔽了我,或者删除了好友。

遭到冷遇的经历,三言两语难以言尽。可是说真的,即使时时碰壁,我也从没有想过要停笔。

其实,我是一个挺务实的人,甚至有点功利。但是对文字,我却秉着超乎寻常的耐心。我不敢说“十年如一日”,但过去的这些年里,哪怕我知道可能再怎么写都摆脱不了小透明的命运,哪怕我知道自己可以拿写文的时间去做性价比更高的事情,我也从来没想过要放弃。

印象最深刻的高中时代,我租住在学校附近,学业压力繁重,自然没有人支持我写东西,于是我就偷偷地写。那时候我还没有 笔记本 电脑,便跟闺蜜借电脑,顶着冬日刺骨的寒风,骑车去附近大学的自习室,一个人一写就是一整天。听着键盘被敲击时发出的微弱响声,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我随时随地将生活中的 故事 记录下来,即使最后大部分没能成为素材,现在看着那些生活记录,会有一种“噢!我原来还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的奇妙感慨。

寂寂无闻的漫长岁月里,我靠着一份愚钝的热爱,一直坚持到现在。如果说两个月攒到两万关注是幸运的,那如果把战线拉长到十年,或许就没多少人会羡慕我了吧。

去年在台湾,我遇到一个身障者。他在人烟稀少的山上开了一家餐饮店,从当初的无人问津,做到如今风生水起,很多文人雅士慕名来访。记者的长枪短炮架在他的面前,问他是如何做出这个传奇品牌的。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做就对了,做久了就对了。

人人羡慕他的幸运,才开餐厅没几年就备受关注。谁曾知晓,起步阶段,所有事情都要他一个行动不便的身障者亲力亲为,甚至连抽水马桶都要亲自打扫。他特地用手机拍下被自己打扫得光洁如新的坐便器,投影到屏幕上,在分享会时,乐呵呵地说:“辛苦,但心不苦!”我竟然听得鼻子泛酸。

还遇到一个即将退休的导演,他说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极深。他说:“喜欢什么,就把它玩下去,玩一辈子,就对了。”他还说:“要有耐心,恒心。”每当想起这话时,我心中总是涌起一阵感动。他的话,对每一个追梦的人来说,是慰藉,亦是鼓舞。

我的云盘里,有个文件夹,叫“英雄梦想”。里面存放着我曾经写过的所有文字,有被录用的,有被拒稿的,林林总总,许许多多。

杜拉斯有这样一句话――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我把文字当做我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它曾经是藏在书柜里、无人看见的小小梦想,如今是被小小的一撮人订阅着的小小梦想。即使只是这样小小的成绩,我也深感自己非常幸运。因为这世上一定还有很多比我还努力的人,获得的关注却寥寥无几。

我有一个好朋友,十九岁就出第一本书,可以说是幸运儿。可是鲜有人知,她是在实习上下班的地铁上,写完了一本书。

我有一个喜欢的作者,几年前,她的主职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工作忙碌,但她一直坚持写作,甚至有时候地铁上挤得连座位都没有,她就站着拿着电脑打字。

这样的人,受到命运的青睐,也在意料之中。

我看过一个朋友的采访,当时他在的团队拿了一个全国性比赛的金奖,采访者问他们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他们归结于“幸运”。于是,采访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幸运,从来都是强者的谦辞。每个幸运者的背后,都有着与幸运无关的故事。

我非常钦佩那些靠努力付出得来成绩,却愿意归功于走运的人。他们很少在朋友圈发一些自怜求安慰的内容,心无怨尤,往往默默地把事给做了,却从不居功自傲。他们没有人定胜天的骄横,对生活永远抱着一种感激的、谦卑的心情。就算有天生幸运,也只有这样的人,当得起此等幸运吧。

有句话说,你只有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而我想说,你只有足够努力,才有机会拥有好运气。
比较励志的美文:你只是在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
大概因为毕业的学校还不错,又干着实际上苦逼但外人看来高大上的创业,网络上和现实中经常有人向我取经。

小A是我的邻居,刚毕业两年,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最近有件事让他愤愤不平:公司有位和他同期 入职 的同事刚刚升职了,但在小A看来不管从哪方面看升职的都应该是他。

“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公司的,几乎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而他每天都是掐着点来,掐着点离开。论勤奋程度,我甩他几条街。论个人能力,我也绝对不比他差。为什么老板就是看不到这一点,反而提拔他了呢?”

小A是个性格很不错的小伙子,能让他都感到如此气愤,显然在他心中觉得那位同事跟自己是有比较大差距的。

无独有偶,有个亲戚婶婶最近也特别烦恼。她家小孩眼看就要上高三,面临高考了。孩子学习特别刻苦,几乎每天都要学到十一二点钟,但成绩就是不上不下。甚至有些原来成绩不如他,也远不如他勤奋的同学都纷纷反超。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挺多这样的例子:明明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别人似乎就是看不到,甚至老天爷也没看到,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

身边人的求助让我开始思考这个奇怪的现象,最后还真找到了原因。这里并不想探讨“勤奋”与“结果”之间的哲学关系,而是让我思考,到底怎样的“勤奋”才算是真正的勤奋。

我发现的情况是:大部分人的勤奋往往流于形式,并且容易自我陶醉于“我在进步”的假象当中,反而疏忽了去做那些真正有助于自我提升的事情。

说得更不好听一点,这些人其实是在用勤奋掩饰自己的懒惰。

你是个加班狗,每天7点半就到公司,吭哧吭哧干到下午6点下班。出去吃个盒饭,回到公司接着拼命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

这样很辛苦,但不叫勤奋。

你每天早起晨跑、读书、冥想。你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俯视周围芸芸众生,觉得唯有自己卓尔不群,优秀得耀眼。

你是个有追求的孩子,但这也不叫勤奋。

大部分人对勤奋的理解,都肤浅地停留在这种表面的仪式感上面,而忽视了勤奋的本质意义。更可怕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这样的过程,便很容易从中得到满足,最后当发现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的时候开始怨天尤人,觉得天道不公。

什么是对勤奋肤浅的认识呢?

重复性的做一件事情,却缺乏思考。

长时间的做一件事情,却缺乏思考。

以上两种便是最为常见的勤奋误区,也是大部分勤奋却平庸者陷入发展困境的本质原因。

重复且长时间的做事情其实并不难,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难的其实是思考。

工作大概3年的时候,因为应酬工作太多,我体重剧增。大学毕业那会儿差不多是110多斤,可巅峰时期差不多到了150斤。

我决定减肥,采取的方式是每天早上7点钟起来去跑步。

自己意志力还算是不错的,启动减肥计划后的一个月,每天都准时去跑步,每次3到5公里,但减肥效果并不理想。客观地说,收效甚微。

去请教一位运动和减肥方面特别专业的朋友,他了解完我的具体状况后说,你这样跑步身体素质是会提升的,但减肥是没戏的, 方法 完全就错了。

后来他给了我一堆资料,硬着头皮全部看完,我这个门外汉才开始了解什么是无氧运动,什么是有氧运动。什么是正确的跑步方式,该给自己配置什么样的装备。我开始学会计算自己的摄入热量,知道大部分食物的卡路里。

后面的一个月状况完全不一样了,体重开始有规律的下降,而且跑起来更加轻松,完全不像原来感觉就像是在服苦役一样。

但在外人看来,这两段时期我的“勤奋”程度其实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结果是天壤之别。一般来说,后面好的结果会被解释为“这是坚持的力量”。

只有我自己明白,这是思考的力量。

有益的思考+坚持做事情,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勤奋。

勤奋不是为了努力,是为了偷懒!

怎样的偷懒?就是更快的把事情做完,做好,是让自己能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创业的第二年,我开掉了公司一位挺“努力”的员工。有些同事,甚至是我爱人都不是很理解。勤奋的员工不是所有老板都喜欢的吗,我为什么没有耐心再给他多些时间,而是采取如此决绝的手段?

原因很简单:这名员工已经中了很深的“勤奋病”,尽管和他有过多次沟通,但仍然没法改变,最后只好痛下杀手了。

他每天7点多一些就到公司了,大部分员工下午6点下班,但他每次都差不多8,9点才会离开。但问题是,他所在岗位的工作量根本没这么大,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时间用在工作上呢?我便开始观察他。

首先我发现的一个状况是:因为每天起的太早(他家到公司差不多要1个小时的车程),所以上午的工作效率是极低的。差不多到10点钟开始,就会频频打呵欠,直到午休后才会有所改观。

所以大部分的工作,他其实都是在下午的时间完成的。如此仓促,完成的质量自然一般。有时候实在弄不完,还会弄到更晚,这也是为什么他必须比别人迟下班的其中一个原因。

有的时候按时完成了工作,下班后他留在办公室,其实也并没有拿这段时间来学习提升,或者 总结 工作。他干的最多的,还是提前去做明天的工作。有几次他下班后甚至开始打扫办公室,干阿姨做的事情。

很多次和他交流的时候,我都有意无意提醒他每天不用那么早来上班,同时每天能干好当天的活就可以了,与其加班去做更多的活,还不如多学点专业方面的知识,提高下自己的水平。

可惜的是提醒没啥效果,最后的结果是:他每天工作时间是最长的,但专业水准提升在同期员工中却是最慢的。后面加薪、职位提升如果不照顾他的话,肯定会心理失衡,影响公司整个氛围,没办法只好劝退。

这个员工最大的问题就是:沉迷于无效的勤奋,而忽略的勤奋的目的本身。

看完一本书很容易,看懂一本书很难。

看懂一本书,还能把书里的知识、方法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更难!

看书不是目的,学以致用,重点是后面的致用。

所以每天都看书,一个月看多少本书,其实都不是勤奋。

勤奋之前,要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目的就是看书本身,当然也是没问题的。

但你就别抱怨别人看书比你少,掌握的知识却比你多。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流于表面的勤奋,偏偏要求真正勤奋才能得到的东西。

坚持做事情很重要,但做事情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快、更好地把事情做好更重要。

再次强调:勤奋的目的不是勤奋,是偷懒,是为了把原来需要1个小时才能做完的事情半个小时做完,是为了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而不是把最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持续下去。

我跟小A说,如果你老板不是傻子,你那同事不是关系户,那么他这样做肯定有你不知道的原因。

根据对小A的了解,以及他对那同事的描述,其实我大体知道原因是什么。

就算小A是在我的企业工作,我的选择可能都会差不多:我会更乐意给小A这样的员工加薪,而让他同事那种类型的人做管理岗位。

小A的长处是善于钻研专业,研究细节。这样的人是专家型人才,可以很好地把本职工作做好。但他的弱势在于大局观和“方向感”较差,同时人际关系处理上属于一般。

他那位同事虽然看起来“没那么勤奋”,但对业务方向的发展却相当敏锐,同时也具有人际关系管理的潜质。

小A有努力,也有思考,只是他勤奋的方向不同,最终得到的东西也不同。不出意外的话,老板应该很快会给他涨薪。

而婶婶的小孩就属于典型的“懒惰式勤奋”,将勤奋肤浅的理解为“每晚学习到几点”,将刷题库作为唯一的学习手段,做错的题不思考,做对的题不总结,成绩无法提升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反思 我们,有时候难道不是同样陶醉于这样的勤奋?

如果真的想要进步,请别再用勤奋掩饰自己的懒惰,真正开动起来吧!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比较励志的美文3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