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李白晚年的友情交往(“杜甫十议-4”)

乾元二年(759年)七月,杜甫带着妻子杨氏和儿女离开华州,加入逃难的人群。诗人和家眷颠沛流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秦州。就在杜甫的心境稍稍平复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又一个不幸的消息,都是关于李白的。先传来的消息,说李白被判流放夜郎。接下来的消息更为可怕,称李白已死于流放途中。

这夜,杜甫梦见了李白,他写下了《梦李白》: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接连三个夜晚,杜甫都梦见了李白,又写下了第二首《梦李白》。他坚信李白被流放是蒙受了冤屈,要为李白鸣不平。想起屈原也是蒙受冤屈而被流放,《楚辞》说屈原在流放中容颜憔悴,故而在第二首《梦李白》中写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句,把李白比作当年的屈原。

写了两首《梦李白》之后,杜甫依然意犹未尽,又写下了《天末怀李白》。“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再次把李白比作屈原,说李白像屈原一样冤枉。

唐代诗人的传奇故事,穿越一千多年的烟雨风尘,进入了网络时代。在互联网上,有许多喜欢唐诗的网友,他们欣赏品评唐诗的同时,也关注唐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友情交往。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是网友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一些网友指出,杜甫写给李白的诗,远比李白写给杜甫的诗要多。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得到确认的只有两首,写于二人相会期间以及相会之后不久。此后,杜甫为李白写了多首诗,而李白却一首诗也没有再给杜甫写。就正式被确认的诗作而言,这似乎是事实。然而,这又与李白与杜甫之间深笃的友谊似有不符。

我一直在孜孜期求解开这个谜团。凭直觉,我认为李白在晚年应该给杜甫写过诗。而且,这诗不大可能隐藏在犄角旮旯,当是熠熠生辉、赫然在目。

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庐山谣》上,这首诗的全名是《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庐山谣》写于公元760年,李白逝世于762年,这首诗不是李白最后的诗作,却是他最后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卓越诗篇,堪称伟大诗人的生命绝唱。问题在于,李白为什么要把生命的绝唱之作寄给卢虚舟呢?许多读过《庐山谣》的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在《唐诗三百首》关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的注释中,记载着卢虚舟是范阳人。我想到,杜甫的祖母卢氏也是范阳人。那么,卢虚舟会不会是卢氏太夫人的亲戚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卢虚舟与杜甫之间就有亲戚关系了。进而推测,李白把《庐山谣》寄给卢虚舟,应该有转达给杜甫的意愿。

可惜,没有进一步的证据,不能仅凭卢虚舟与卢氏太夫人都是范阳人,就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信口开河。

幸而,读到了安旗《从〈庐山谣〉看李白游仙出世思想之实质》一文。对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之卢虚舟,该文有如下论述:

诗题中之“卢侍御虚舟”,王琦题解认为可能就是肃宗至德年间授予侍御史官职的范阳卢虚舟。可信。杜甫诗集中有《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二首。黄鹤注:“公之祖母卢氏,十四其表弟也。”亦可信。杜甫祖母既为范阳卢氏,卢虚舟亦为范阳卢氏;李诗中之卢为侍御史,杜诗中之卢亦为侍御史;李诗作于上元元年(760),杜诗作于大历四年(768)。在这八九年中,显然决不会有两个人既同姓名,又同郡望,还同官职。则李白《庐山谣》所赠之人即杜甫之表弟无疑。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所作之《不见》一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或即缘《庐山谣》而发。可能是杜甫从他表弟卢虚舟处获悉此诗……

看了这段文字,事情就都清楚了。

李白在被赦免之后,曾与贾至同游洞庭湖,写有多首诗篇。而在《唐诗三百首》关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的注释中,提到了贾至写的《授卢虚舟殿中侍御史制》。这些史实,都为探讨杜甫与李白晚年的友情交往提供了线索。

恰如安旗的文章所言: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所作之《不见》一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或即缘《庐山谣》而发。可能是杜甫从他表弟卢虚舟处获悉此诗……

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在当涂养病。听到这个消息,令杜甫牵肠挂肚、忧心如焚。杜甫写了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想寄给李白,但诗成之时,李白已经故去。这首无法寄达的诗中,杜甫深情回忆: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用短短十个字,完美概括了他与李白同游梁宋、齐鲁的经历,寄托了无限的缅怀之情。醉舞的梁园之夜,是永远令杜甫心弦激荡的夜晚;行歌于泗水之春,是杜甫心中永远鲜花烂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