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在清明话家风简单点

相比较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陆游的清明,则更多的留给人们感动的意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后人见诗如见到了作者,无不想探究一下,是怎样的家国情怀,让这位老翁,即便在身死魂灭之后,依旧耿耿不忘国家大统,不忘让子孙后代在祭奠的时候,隔空告知。
  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清明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亲情的表达方式。在国外的好多国家,更多的人选择了逝去后随意安葬,家族在不断地流浪中,往往慢慢的变淡,乃至消弭。而在中国,我们除了讲究血脉传承,更讲究家族传承。这无形中,增强了这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和亲情的感召力。
  尽管随着近代家族意识的淡薄,以“家族”为主体的大单位已经越来越少。但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家族制度,让家风作为一种精神纽带,不断地绵延了开来。家风所在,便是家庭所在,更是家庭的凝聚力所在。
  清明祭祖,是一个让子孙后代能够集中哀思先祖、寄托情感的传统节日。从家庭角度而言,清明节祭祀祖先,与其说这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文明传承,不如说,这是“家庭”这个基本单位再度凝聚而后再度起航的好“契机”。
  正如陆游生前所言,作为先辈,他只是想在自己逝去了之后,依旧能够知道,“国家安定”的统一大业是否已经被完成,这相当于祖辈的“遗志”;而将之拓展到我们祖祖辈辈的先祖身上,在清明节这个日子里,他们除了希望子孙后代记得自己的“根源”,记得自己民族的文化,更希望子孙后代,能够创造出属于后辈的“辉煌”。
  有祖辈之殷殷期盼和丰功伟业,子孙自不能有所逊色。作为一种寄托了历史、寄托了传统文化的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我们应当缅怀先祖,慎终追远;更应当传承好我们的“家风”,让“家风”成为一种最雄浑、最坚韧的精神纽带,指导着子孙后代,不断开疆辟土,创造辉煌。
  那么,何以厚“家风”?除了传统,除了文明,还有“道德”与“美德”。在清明节这个应该明确“家风”的发展方向的日子里,我们除了积淀先祖,更要做好“道德”和“美德”的传承,让德厚家风,福泽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