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患难见真情的故事?

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大多数的人,都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但却有这样一些人,不随波逐流,遇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认为患难之所以能见真情,与患难之人自身有莫大的关系,别人决不可能无缘无故同情怜悯一只可怜虫的,下面就说一个患难见真情之事吧!

我觉得要数鲍叔牙算一个,也许大家比较陌生,但说到管仲,相信都不陌生了。他俩是好兄弟,但政治上各为其主,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齐桓公,管仲辅佐公子纠。在齐国动乱,二位主公抢着回去继承帝位之时,他们不期而遇,管仲自以为聪明,给公子小白背后一箭,等管仲君臣到齐国之时,公子小白已经继位,此时,管仲境遇可想而知,新君一箭之仇怎能不报!而就在此时,叔牙力陈管仲才能,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而后便有了齐国称霸于诸侯之事,管仲自然功不可没,但叔牙之情谊,亦让人为之钦叹!

我想说,管仲若无经天纬地之才,叔牙也断不会与之结交,识他用他!罹难之时,死于刀下,不可避免!所以任何时候,把生命的筹码要尽可能多地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别人在患难之时帮你一把,也能满足他所期待着的,你成功之时不忘当初恩情(码字辛苦,多多点赞,谢谢支持😁)

谢谢邀请

我来谈一个历史上的患难之情吧。明英宗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拉太师也先俘虏。虽然,他贵为皇帝,但被也先俘虏后就变成了阶下囚,原本身边的忠臣良将,死的死,叛变的叛变,最后只剩下一个叫袁斌的锦衣卫。别看平时明英宗作为皇帝高高在上,其实当变成阶下囚后与常人没什么两样,各种不适应,先别说心里落差,就是塞外的生活他就根本无法适应,还要时时刻刻担心被也先杀死。此时袁斌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叛变朱祁镇而是尽心照顾朱祁镇的生活,同他谈心,鼓励他,让他在茫茫戈壁有了些徐慰藉,最终二人的关系超越了君臣,成为了兄弟,有一次也先想杀了袁斌,朱祁镇竟然放弃了帝王的尊严,向也先下跪求情才让袁斌幸免于难。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孝顺父母的感人故事?

故事听过不少,但都距自身较远,没有多大感触,还是身边能够寻根问底的更能触动心底,我是历史爱好者,特别是地方史,投入过大量精力,对一些本地的古代事迹有一定了解,这些事情即可见于史料记载,又有家乡传颂,感觉更近,更现实。

韩坤业,韩氏是本地望族,原居滦县九百户,万历初迁至榛子镇。韩坤业的爷爷在万历年间做过御使大夫。明崇祯庚午之变,后金部队从遵化入境,围困北京城,后大军向东杀向永平府,在榛子镇遇到当地军民抵抗。韩氏一家是本地巨富,在滦州各地都有产业,后金兵到榛子镇,韩式一族自发组织反抗,但终因寡不敌众,榛子镇城被攻破,韩氏家族有记载的九个人死于这场战役,其中就有韩坤业的父亲韩源洁和伯父韩源洞,当时韩坤业的母亲在城头扶尸大哭,打算以死殉夫,但因为当时韩坤业还小,腹中又有遗腹子,被人劝住。王氏苦志守节,带着两个儿子游泮乡里。王氏死后,韩坤业庐墓三年,每天用手捧土添坟,后来其母坟头成为当地最大。

韩坤业祖父捐助修建白公堤石幢

任足儿寻父,这个是发生在我们本地的一件真实事件,发生在清朝中期。在唐山市滦县榛子镇葛庄村,一户任姓贫困家庭,因贫困无生计,家里的男人闯关东,孩子还在襁褓之中。

男主人走后,剩下孤儿寡母,只能靠母亲到榛子镇朱姓大户人家行佣。孩子慢慢长大,一直打听父亲的下落,母亲怕孩子动寻父的想法,故意隐瞒父亲的一切信息,但是仍然没有能阻止孩子寻父的决心,13岁那年,孩子偷跑出去,独自一人沿路乞讨就奔了关外。

孩子叫任足儿,在对父亲的一切情况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身无分文,毅然千里寻父,一路上全冰乞讨度日。走到黑杨镇遇大雨,他到一座破砖窑里躲雨,和破窑里躲雨的几个人打听父亲的下落,大家觉得很像他们认识中的一个人,晚上任足儿的父亲回来,打击七嘴八舌的让他认下,但是任足儿因不能准确说出父亲的情况,其父产生怀疑,再加上自己在外边没有混好,不愿意认下儿子。众人劝任足儿回家找母亲,和母亲一起来认父。

任足儿回到家中,将事情告诉母亲,但是因为没有路费,无法成行,雇主朱垣老员外是榛子镇大户,朱家从明永乐二年迁到榛子镇落户,家中数代有人考中科举,又善于经营,成为本地大族,一直以乐善好施闻名。曾在灾荒之年出粮赈灾,全活万人。朱垣是朱家第十四代,州庠生。听说任足儿寻父的事情,深受感动,出钱为母子两给做盘缠,最后任足儿和母亲一起去了东北,找到父亲,一家三口团圆。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这个问题,我本来想拿《二十四孝》里的故事讲一讲的,结果在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影响下自己再一翻原著,发现里面的故事大多数实在是太恶心了。

比如郭巨埋儿,把自己的家财散给弟弟,然后自己养老妈,结果为了奉养母亲居然要活埋自己的儿子!考虑到汉朝做官是要选孝子的,所以这位汉朝的郭巨,到底是真的孝顺还是要卖为入仕作秀,就很值得玩味了。

还有老莱娱亲,一个七十余岁的老翁奉养年岁更大的父母,摔了一跤结果顺势趴倒在地上学婴儿啼哭。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孝义在里面,我只看到了一个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老头子,一把岁数还在卖萌!

再说怀橘遗亲,江东名士陆绩小的时候去袁术那里做客,回来揣着俩橘子,这孩子说带橘子是回家给老娘的,袁术啧啧称奇,把他给放了。我只能说,这是一个贪嘴的熊孩子碰到大兵们急中生智的表现,至于孝道,因为老娘爱吃橘子就从人家往回顺,不说偷吧,这么做光彩吗?你给袁术说你妈爱吃他能不给吗?

所以,这些古代的孝子贤孙,到底有多少真实,到底有多感人,我是没看出来,写出来给大家共欣赏吧!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