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民办教师的人生,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你觉得对吗?

民办教师已经彻底退出了中国教育的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名片”。如今,真正的民办教师都是“过五跨六奔七”的年龄;如今,真正的民办教师都是做过“教书匠”的农民。凡是有过民办教师经历的人,都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都会异议同声地说“后悔了当初的选择”。因为每一个民办教师的人生,的确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一个村不到百户人家,每个社各在一个山头。娃娃们念书是个大事,又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唯一的简陋的村小学就设在村子比较中心的地方。为的是孩子们都上学方便些。说是方便,崎岖的山路还是要走五六里。孙老师就在这所三个教师,30多个学生,五个年级的村小学当着民办教师。

校长是公办教师,人家选择四年级包班。孙老师和另一位民办教师按“低中高年级搭配”的原则,孙老师代了一五年级复式班。复式班教学,上课时间本来有限。又面对的是低高年级的学生。给一年级讲完课安排做作业,为五年级讲课了,一年级那几名学生又吵嚷不停了。常常一节课总是口干舌燥,手忙脚乱。由于路途遥远,学生是饭后到校。学生一进校门,就是一天工作的开始。教室也了办公室,紧随学生身后到下午四点半。

孙老师走路有点颠簸,是先天性的。干农活也不顺手。儿子3岁时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意外身亡。他既当爹又当娘艰难的生活着。好在学校给他还腾出了一间房子,是做灶房用的。给了灶房,其实就是让他以校为家。甭说,孙老师是学校的长住户,也只好免费担负起看校任务。

每天放学后,凑合着做点面条,父子两人吃饱就行。晚上才是孙老师最忙活的时候。四科作业要批阅,还要看教材,撰写教案。没有一晚是十点以前睡觉的。

就这样熬了一年又一年,送走了一波波的学生。2016年5月,孙老师整整60岁了。也就要走完他民办教师返聘为代课教师的生涯。按照有关政策,该是离岗退养的时候了。教育局来了人,还带来了让孙老师离岗退养的文件。并特意提到退养后的工资仍是在岗的1380元。孙老师还真的喜出望外了,高高兴兴把那一架子车的全部家当拉着离开了学校。

也许,对一个转身成为代课教师的孙老师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岂料,办理退养后的第二个月,孙老师领到了每年教龄的8元,即28X8元,即所谓的养老补助。孙老师不明白,不理解,找到教育局,得到的答复是没有离岗退养这回事。

2018年甘肃省在岗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孙老师不是退休的退休才两年。28年教龄的民办教龄的“代课教师”,仅差一步之遥,还是没有实现自己追求的梦想。

孙老师的经历只是民办教师的缩影,但折射出了一代民办教师的苦难人生。

【#为生活而提神】

01:并非所有的民办教师,都可歌可泣,有极少数民办教师,确实不值得一提。

60年代,农村开始兴办教育,就出现了数以万计的简易学校,泥房子,土台子。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了学校。有了学校,就要有老师。国家不给老师,各村就自己找老师。再找的老师中,绝大多数文化基础知识还算可以,教小学没问题。可是,大队在找老师的时候,往往任人唯亲,有些干部子弟,根本不识几个字,就进入到了教师队伍,开始了滥竽充数般的教学生涯。他们在讲台上出现了许多笑话,比如1/2+1/2等于1/4,潜水艇读成替水艇。让人啼笑皆非,流传至今。这部分老师等于误人子弟,群众意见很大,怎么能尊重他?又怎能可歌可泣呢?

02:绝大多数的民办教师,是那个时代教育的中坚力量,是那个时代教育的主流。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中国乡村基础教育的历史,没有这一代民办教师,就没有今天乡村的基础教育。

上一世纪,中国处于贫困阶段,穷是那个阶段的特征。中国乡村的基础教育就是在贫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穷则思变,民办教师成了这个时代的标牌儿。国家既没有钱又没有老师,或者说国家没有这个经济能力给这么多老师发工资,怎么办?“民办公助”,这就是国家对农村的教育基本政策。也就是说,全国几百万个民办教师,国家不发工资,谁发工资,集体统筹,这就是乡统筹。乡里怎么统筹?那就是向百姓征收,征收回来的钱乡统管给老师发工资。

以80年为例,民办教师工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补助,19块7毛5,另一部分是乡发工资,25块二毛五。两部分加起来,也就45元。到90年代,二十五块二毛五这个数字有所增加,增加到35元,而19块七毛五始终没有变。80年代,90年代整个社会的收入都大幅度增加了,唯独民办教师只增加十元钱。

民办教师个个很穷,那时,在乡村,只要是穿着蓝色制服,手工布鞋的,不用问,就是民办教师。因为,他们蓝色制服很破旧,却洗的很干净,穿得很整齐。他们穿的是布鞋,但做得既结实又好看。他们的背后一般都有一位心灵手巧而又踏实能干的爱人。这就是民办教师的集体形象,这个形象,配上乡村的秀美田野,配上乡村小路和路边的野花,就构成了一副美丽的乡村风景画。他们在乡村的小路上来去匆匆,十分繁忙。时光在他们眼前流淌,时光在他们脚下飞逝,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乡封基础教育的壮丽篇章。因为贫困,有病没钱看,日积月累,积劳成疾,晕倒在讲台上,倒在乡村小路上的事儿时有发生。

他们忍受着贫困,艰难地工作,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学生。在这轮回中,他们慢慢老去,在这轮回中,他们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他们为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乡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功不可没,可以写进历史。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将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让人们永远记住这群守住贫困,敢于献身的人。

03: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们守住贫困,坚持下去,地位虽卑微,信念却坚定,传承了这一代教师的美德。

80年代,90年代,人们的物欲开始膨胀,大批农民涌向城市,寻找美好的生活。而这群民办教师,却不为金钱所动,为了理想和信念,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为了一个个贫穷家庭的孩子,他们坚守着,坚守着,没有逃离。

发财的人们,嘲弄他们,鄙视他们。一月四五十元钱,你们傻呀!挣一天的工资还买不了一碗面条,你们不是傻子是什么呀?在他们心中,民办教师就是十足的傻子。但是就是这一群傻子,使中国乡村基础教育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到规范,一步一步,发展到我们今天的现代化乡村学校。美丽校园,琅琅书声,成了乡村今天最靓丽的风景线。在现在的学校里,老民办教师的精神依在,依然闪闪发光,照耀着现在的校园,成了今天乡村教师的榜样。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东西是不会丢失的。民办教师在那个年代的坚守,在那个年代不计报酬而辛勤工作的精神永远也不会丢失。如果我们丢失了这些东西,我们将失去了乡村教育继续发展的根基。记住他们,就是记住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