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集训的时候有没有很想哭的瞬间?

美术集训的时候有没有很想哭的瞬间?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我非常的有回答权,我经历了两次集训,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复习了一年。第一年集训的时候,远离家乡,家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每天早上6点起床画画,上午素描,下午水粉,晚上速写,住集体宿舍,吃饭都是买着拿到画室里去吃。记得那时候画室离江边很近,画的累了就翘课去江边吹吹风,大哭一场。觉得压力很大,又总是画不好。第一年的集训我只坚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一个平常的早晨,偷偷收拾了行李箱坐车回家了。当时的我还是年轻的,冲动的。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很飒。第一年省统考成绩2000名以内,文化课刚过二本线,填志愿时没填好,导致重头再来!第二年集训更惨,也是去了外地。一个人租的一个只能放下床的小房子,为了省钱,房子与画室有点远,走路过去得有半个小时,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去画室,晚上11点多回去,一个人,最恐怖的是半路有一个超级宽的大马路。那时候有点分不清红绿灯,常常都是等人多,跟着人家一起走。早上还好,半夜回去一个人都没有,每天晚上回睡的地方都想哭!过了马路后,漆黑的小路,也没有路灯,手机是按键的诺基亚,每次拿着当手电筒用。唉😔现在想想都想哭。省统考成绩前500,省外过了天津美院。无奈英语硬性要求是85分,我高考英语只考了80,差5分。所有努力都白费了!在网吧查了成绩,看到英语分数后是哭着出来了[流泪][流泪][流泪]最后报了淮北师范大学。没有去天津美院是我这一辈子的遗憾!

现在回过头想想集训的日子,真的非常佩服自己的毅力。每天坚持着5点起床,12点睡觉,每天过那个宽的不行的大马路。睡在动一下就咯吱咯吱响的床上………再看看现在月月光的工资,现在我就有想哭的冲动!呜呜呜呜[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现在想想美术集训还是挺有趣的,我们几个高中同学换揣着大学梦想,一起去南昌参加美术集训。还记得有一次晚上12点下课了,还去网吧玩游戏,回去的比较晚,基本上没怎么睡觉,第二天照常上课,正好是头像写生,我画着画着竟然睡着💤了,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叫醒我,竟然把我当模特画了,当我醒来老师和同学都夸赞我,非常专业的模特,一动不动的,我觉得奇怪,莫名其妙,看了他们画的画才发现都有点像我呀,原来我睡着了,他们把我当模特画,最重要的是把我那睡姿画的也太不像话了,如果那个人是你,会不会有一种想哭的瞬间?支持点赞[赞]

什么样的美术作品能让大众更好的接受?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大众化的审美价值取向与作品艺术价值取向之间的悖论问题。

现实的情况是,大众觉得是美的作品、好的作品,往往艺术家或者顶级投资人认为是一般的、或者是看不上眼的作品。

一般的情况下,大众化的审美取向,往往更能接受对那些传统的,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或新古典主义的美术作品。

从欧洲的美术作品来说,这些作品时大家喜闻乐见的,见下图——

但是,在当前的顶级拍卖市场,拍出天价的作品,往往不是那些被大众审美所能接受的作品。

在拍卖市场上,能够拍出天价的往往是有些“另类”的,或者说,是普通老百姓不大看得懂的艺术作品。

比如2015年拍出了世界艺术品拍第一高和第二高价的两幅作品,它们分别是5月拍出的毕加索画作《阿尔及尔妇女》,成交价170,405,000美元,和土豪刘益谦以1.7亿美元拍得的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侧卧的裸女》。

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两个看似有些“对立”的问题:大众喜欢的美术作品,价值不是最高的,而价值最高的,大众觉得很怪诞!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矛盾,不同的艺术风格,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不同的人群的审美需要,所以各有各的喜好并不奇怪。

比如一些古典主义的作品,就很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作品,但在拍卖市场的价格并不会高到离谱。

再者,拍卖市场历来是个奇葩,如果是大众都看得懂得,数量又众多的作品,炒家是看不上的。

从投资、炒作、收藏的角度来说,资本更喜欢那些独特的,相对稀缺的,甚至是唯一性的作品。

所以,《蒙娜丽莎》甚至可以说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