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设计师理解不了甲方的意图?

这个问题很接地气,相信不少设计师都有在现实中被甲方退稿的情况。那么如何和甲方高效沟通并有效执行呢,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项目的品牌定位,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寻求和企业产品同频率的人产生共鸣。例如你做四线城市样板间,客户为乡镇进入县城的客户和你做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江景房整个客户心理情感需求,客户体验需求元素和设计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设计师一定不要以自我认知强行设计。

二,成本,成本决定了总体效果和调性。咸菜虽然能做出烧鹅味,但咸菜始终是咸菜,它不是烧鹅。设计中尽量做到又好看,又实用。

三,弄清楚公司的隐形成本和利益链,有些设计师以我为主,设计很好,但控制不住成本没用甲方指定的材料也不行。

四,重要的沟通,找到对的沟通对象,充分了解甲方整体设计需求,品牌文化调性,定位,产品体系,设计体系,材料体系,设计任务时间节点。保持及时沟通和反馈,在工作时间上给自己留有一些余量。

五,知己知彼,去现场了解下产品,如果是楼盘就去他们之前做过的同系产品看看,如果是快销产品就去超市看看。多看,多了解,这样做起来才会心里有底。

六,守正出奇,在了解甲方设计体系以后又能根据实际的属地文化和情感需求用心玩出一些不一样的感觉,也就是基于大体正确的创新。

七,保持好的心态,被退稿的时候不要急躁,耐心沟通,找对需求点不匹配的地方在哪。

最后祝大家都能做到有效沟通,高效执行,设计出高质量的作品。

甲说我要一个又便宜又好用美观的产品。乙说什么叫又便宜什么叫又好用美观,你能给我定义一下吗?甲说你自己看着办,就是便宜好用的就行。

这类对话经常发生,双方你来我往看似讨论热烈,其实有效信息传递甚少,这也是导致设计师不理解甲方意图的主要原因。

简单来说在甲方需求与设计之间缺少一个翻译工具。这个工具目的是把甲方需求,无论是口语化还是概念化,将它翻译成可操作的设计语言。这个工具无需特殊的软件或者特定的格式,可以是一个表格,一张白纸,可以简单命名为设计需求文档(Design requirement Document,DRD ),完全在于设计师本人。

举例说明,回到开头例子,甲说我需要便宜又还用的产品。作为设计师用DRD文档将这三个需求转化为设计语言。

比如便宜属性-调查产品同类设计或者产品市场价为A,那么新的设计可以按照80-90%A定位价格目标。

好用的属性-主要涉及到产品功能,距离保温杯,好用等效于使用舒适,进一步分析为,杯盖需要几圈拧紧,所需拧紧力量多大?3N还是5N,水杯重量多少?保温性能是24小时80%还是60%。

美观属性-外观设计,整体风格是简约还是活泼,颜色暖色还是冷色为主,直线条还是曲为主。

以此类推,DRD文档写完之后拿给甲方逐条逐项分析。有则改之 无则确定。

这样把甲方主观意见转化为具体设计指标,之后进过甲方确认。

至此,不会出现设计师不理解甲方意图这一问题了。

如何从产品设计转换为用户体验设计?

产品设计不是孤立的概念,用户体验不仅体现在产品的使用操作上,也体现在产品功能规划和产品外观设计上。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都在寻找不同的体验,有感官的、情感的、表演的、思考的,也有关联的。利用情景分析、角色扮演等分析方法能够将用户体验充分运用到产品设计环节,对设计人员理解用户对不同产品满意度的产品起到帮助作用,也是的产品设计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