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哪一本书,足够颠覆你的认知,让你改变生活方式?

感谢邀请!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钢铁是怎么练成的》💌

路遥先生的《人生》。

一、《人生》简介

路遥先生的《人生》,发表在《收获》1982年第3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生》这部小说,时间是80年代初期,刚刚改革开放,地点是陕北高原的一座小县城以及离县城不远的农村。主角是高中毕业生、农村青年高加林。从他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同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

二、《人生》对名人的影响

马云说:“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导演贾樟柯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他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

三、《人生》对我的影响

我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的农村,我们县是革命老区,革命老区就是偏远穷的代名词。

1981年7月高中毕业,我没有考上大学。10月份去离我们家70里的城南庄去上补习班,城南庄是毛主席和革命先辈们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读书不到两个月,因为头疼我回家休学了一年。

在休学期间,看到了路遥先生的中篇小说《人生》。到今天我还记得非常清楚,这个书的扉页上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是路遥先生引用柳青先生的话。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当时的状况和书中主人公高加林的情况一模一样,只是我是女版的高家林。高家林后来找了同村的刘巧珍,在我休学期间,我们村里也有一个比我大5岁挺帅的小伙子追求我。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想,我必须考大学,否则我就会像高家林那样,找一个农村的丈夫,然后结婚生子,终老乡里。那我这么多年的学不就白上了吗?我虽然来自农村,但特别不喜欢干农活儿,太累了,我还是喜欢读书,所以我毅然决然的去复课。

1983年,以5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又复习了一年。1984年,我终于考上了河北师大地理系。

大家知道,那个时候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脱离了农村,有了城市户口,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找了一个大学同学做丈夫,生了一个帅气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评上了成了教授,在思政课教学领域小有成就。在学校授课之余,我还到社会上去讲座,穿着漂亮的旗袍,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感觉好极了。

四、对比的“人生”

我们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我堂妹和我同岁,比我小45天。他们家生活条件比我们家好,堂妹人长得也漂亮,1米72的大个,模样也挺俊。我们俩高中毕业之后,她就不去上学了。后来嫁给同村一个当煤矿工人的小伙子,生了一双儿女。

由于常年干农活儿和生活的劳累,年轻时的漂亮美丽,都不复存在了。前年回老家参加我侄子的婚礼,看到她。她穿着一件我很多年前送给她的一件旧衣服,脸上连雪花膏也没抹,满脸皱纹,憔悴不堪。

当她叫我姐的时候,周围的人一片惊诧。有朋友偷偷对我说,你是她姐?怎么瞅着你们两个差了有20岁。当然我知道这是朋友的夸张,但是我们俩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我说,是《人生》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感恩路遥先生,感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