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 生活中的小故事

你是小学生么???? 人可以忘记成功,可以忘记失败,可以忘记喜悦,可以忘记痛苦,可以忘记忧愁烦恼,可以忘记年节生日``````,但决不可以忘记恩情。养育是恩情,奉献是恩情,付出是恩情,关心是恩情,照顾是恩情,帮助是恩情``````,恩情以多种形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类才得以生息,万物才得以繁衍。没有恩情就没有爱,就象歌中所唱那样[死神也望而却步]。我相信:只要人人心中有爱,只要人人都有感恩的心,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恩情 天气变冷了,轮椅的钢圈开始冰手了,就连洗尿布的水也变得刺骨般冰手。但是每天我依然沿着熟悉的马路,转动轮椅走上一个小时来到邮局门口。县城小,收藏的人不多,所以我每天尽可能多待一会儿,晚走一些,盼望能有人买我一枚像章或一个古币。往回走时,西阳还在楼顶,放好东西,洗完尿布,收拾完一切,上床休息时,已经是该开灯的时侯了。虽然辛苦,但是我很自豪,因为我能用自己赚的钱为母亲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母亲的生日又快到了,象往年一样,我早早地就把为母亲过生日买菜的钱准备好,单放到一边。哪怕一个月卖不出一枚像章,一个古币,我都不会动这里的一分钱。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在平常不过的农村女人。如今年岁大了,头发白了,背驼了,眼化了,一只眼睛以经看不见东西了。胳膊和腿都伸不直了,就连手都有些不听使唤了。可是母亲每天仍然迈着蹒跚的脚步,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望着她佝偻的背影,往事不知不觉便浮现在眼前,就象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 为了不让我们饿死,母亲曾要过饭。当时我和姐姐都还小,母亲就背一个抱一个。有一次经过一户人家时,一条大狗向我门凶狠地扑过来,母亲为了保护我和姐姐,至今左肋上还留有一个半尺长的伤疤。过年时为了能让我们每人穿上一件新衣服,母亲曾肩披一辫蒜,站到街上去卖。从日出站到日落,虽然一辫蒜换回了几尺布,但是母亲的嘴早以急出了水泡。为了这个家,母亲打过柴,捡过庄稼,拾过剩菜,挖过冻土豆``````。现在说起来这些往事,只不过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的事,但对一个年轻的母亲来说,当时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我更忘不了我出车祸时,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料。那年冬天很冷,母亲每晚要起来为我翻身,下导尿管,烧暖屋子在活动腿。每次活动完腿,母亲都会累得顺脸淌汗。顾不上喘口气,母亲擦把脸忙又去烧水,然后灌在葡萄糖瓶子里,为我暖脚。由于夜里起来次数多,母亲所性就穿着衣服睡觉。说是睡觉,不如说是打个盹更准确。整整一个多月,母亲从来没有脱下衣服睡个安稳觉。当时我的手还不能动,吃饭时,母亲就一勺一勺地喂我。等我吃饱了,她在拿起碗筷时,饭菜都已经凉了。邻居和亲友送来一些水果等好吃的,母亲从来舍不得动一口,全都留给我。有时侯我排不下便,母亲就不嫌脏地一块一块往外抠。有时侯坏肚子,把被褥又弄得 一踏糊涂,母亲就又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去洗。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母亲从来不抱怨一句,并经常鼓励我要坚强。 门前是一个菜园,母亲就更加劳累了,除了照料我,每天还要侍弄这块菜园。春种时天气干旱,翻起的地块全是大坷垃,母亲就挑水浇地。一桶水浇下去,唰的一声便渗没了。浇透炕大的一块地方,要十多桶水。母亲身材矮小,扁担钩要绕两圈,才能让水桶离开地面。一担水落在母亲的肩上是那么不协调,背压弯得象扣着的锅底。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水不时从桶里溢了出来,落在腿上和脚面上。一镐一镐地备好垄,下好种,等种完这块菜园,先种的已经发芽破土了。每日锄草又是紧接着的功课,在去菜园锄草前,母亲都要先晒上一大盆水,中午为我擦澡。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当第一个西红柿熟了的时侯,母亲乐颠地摘了下来递到我面前。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我怎么也吃不下。母亲装怒到:[你要是不吃我可生气了]。接过这个红艳艳亮晶晶,还挂着水珠的西红柿,我悄悄转过身,伴着泪水咽了下去。就这样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我慢慢变胖了。凡来我家的人都夸我干净,他们却不知母亲在背后所做的一切。 如今我出来赚钱,但我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忘记伟大而无私奉献的母爱。我更深深地知到:我这只风筝不管飘向哪里,背后都有一根结实的丝线,那就是母亲长长的牵挂。亲人的爱,社会的爱,好心人的爱,朋友的爱``````,这些爱汇成强大的力量,让我坚强,不断推动我沿着新的人生轨道向前。 我会转动轮椅坚定地走下去,走下去,直到满天红朝霞。 感恩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学会感恩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两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我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我去医院,我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让他身心疲惫。我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我依然感受着他的温暖,他的爱。 那是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我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我康复出院.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爱,对我的呵护和关怀。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我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我的操心;我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我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我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我爱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