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月华的感人事迹

家庭和经历的不幸并没有将许月华击垮,福利院的生活让她变得坚强和感恩,她学会了用两条小板凳代替双腿走路,并主动提出帮忙照顾福利院里的孩子,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
从此,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这个“半截人”变成了照顾孤残儿童的“板凳妈妈”。
据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统计,37年来,许月华一手带大的孤残儿童有130多人。如今,很多人已经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现在,许月华已经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儿子毕业后去南方打工了。
尽管许月华已经“退休”,但她依然割舍不下对福利院里孩子们的感情。她一边操持着家务,一边继续着她“板凳妈妈”的工作。
自从学会“走路”,许月华就开始奔忙于福利院幼儿园的各个房间,撑着小板凳,为孩子们缝补浆洗、纳鞋底、喂食端尿。许月华的小板凳发出的“咯噔咯噔”的声音,在福利院孤儿心中如同天籁,每当这声音传来,孩子们就会远远地呼唤“许妈妈,许妈妈!” 胜利是“板凳妈妈”的第一个“孩子”。许月华清楚记得,福利院当年从拖拉机轮子底下捡回了这个差点被轧死的弃婴,“她患有先天性唇腭裂,没有上嘴唇,口腔与鼻孔相通,喂饭喂水极其困难,稍不留心就会呛坏。”许月华说。一调羹接一调羹喂着乳汁、药水,一通宵又一通宵守护在胜利身旁……终于,在许月华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胜利的唇腭裂终于愈合,长成了漂亮的姑娘,现在已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福利院离医院较远,孩子就医十分不便,许月华四处学习病症疗法,还自己买了一支体温表。许月华的抽屉里,塞满了白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止泻的、退烧的、止痛的,应有尽有。通过日常积累,许月华渐渐成了福利院的治病“专家”。
“可怜的孩子们没有妈妈,我就是他们的妈妈。”许月华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许月华把自己的“家”都搬进了幼儿园。福利院的小孩大多有各种残缺,很多人看着都觉得可怕,而许月华却坚持和他们睡一床,因为“照顾起来更方便”。福利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孩子生病住院了,许月华显得比孩子更痛苦,孩子治愈康复了,许月华会比谁都高兴。医护人员打趣地说:“月华脸上挂着一张孩子病情变化的晴雨表,看到她的脸就知道孩子的病情怎么样了。”
长年累月,许月华小板凳用坏40多个。这些板凳在大地上敲响了爱的音符,在小小福利院传响了37年。37年间,经“板凳妈妈”照顾过的小孩多达130多个,其中不少孩子被领养、考上大学或结婚生子。这些走出福利院的孩子,在填写的履历表“母亲”一栏时,写的是同一个名字——许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