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代诗歌不能令我看懂明白诗歌的意义,究竟是我出了问题还是诗人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用我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读者和作者双方不能产生共鸣。

当作者创作出来一首现代诗。读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相同的思想感受,那就是两者之间没有产生共鸣。

共鸣需要作者和读者之间思想上或者感情上相互感染,读者内心或思想上产生与作者类似的情绪波动,即为共鸣。

喜剧的最终目的要让你笑,悲剧的最终目的是让你哭。现代诗不需要两者具备的极端化诉求,但它需要你能够感受到它所表达的东西。比如哲理、讽刺、影射等。

(2)作者缺乏写作技巧和亲身经历。

每一个现代诗作者的写作技巧都不同,它往往会受到写作习惯和崇拜对象的写作方式相左右。但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固定的,能够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叫写作技巧。

现代诗作者创作内容应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来进行创作,尽量做到不娇柔做作。这就如一个没有见过雪的人去描写雪的世界,顺便再讴歌一句寒梅傲雪。这样的创作结果只能是拾人牙慧,求不来暗香袭人。

(3)读者缺乏时间去思考和判断。

思考是思维本能的延伸能力,也是一种探索活动。它由分析,思考,判断三个部分组成。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连锁反应中进行的信息推理和评估。因此所有成功的或不成功的文学作品都绕不开这个过程。

但是现实的思考状态是什么样子呢?现实中是去思考模式。去思考模式导致自古至今多少文人名家,生前默默无名,死后名垂千古。所以现代诗的作者不要急躁,更不能急功近利,时间将会证明你是发光的金子。

(4)案例分析。读者和作者都应以此为鉴。

《李白的月亮》

李白写了一首诗

又给我家寄来一个月亮

儿子站在窗前看

我在院中仰望

老爷子在阳台上赞叹

那是李白的月亮

首先这首诗作者写的比较隐晦,读者看一遍两遍不一定看的懂。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李白的诗代指了“”书籍”,后边几句是隐喻现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读书的态度。小孩子读书透过缝隙只学到一点皮毛,中年人对知识的崇拜和仰望。老年人秉持一种欣赏把玩的态度。总之作者表达过于深奥。

读者欣赏时应从“”寄给我家一个月亮”开始思考。寄月亮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分析到底寄来了什么东西?当得到书籍这个答案后,开始分析小孩子为什么站窗前看,他又能看到多少呢?只要这两个问题分析到了,整首诗就一目了然了。分析、思考、判断下来累不累,值不值得?这个要读者说了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