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海市渔女

《珠海渔女》取材于当地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远古年代,有位天上的仙女被珠海香炉湾的美景所迷恋,化作渔女,下凡人间,教姑娘们织网,教小伙子打渔……从此,这香炉湾的小渔村日益兴旺起来。这辛勤的劳动中,渔女与男青年海鹏真心相爱了。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渔女和海鹏来到海边的礁石旁,他俩面对浩瀚的南海,倾诉着忠贞的爱情。……渔女悄悄地取下手上的一个玉镯,准备送给海鹏作为定情之物。突然,波浪中窜出三个凶恶的海妖,要夺走玉镯,渔女和海鹏边与海妖拼搏,一边将手中的玉镯砸碎,化作无数的珍珠撒向人间……这尊渔女雕像真的一只手带四个玉镯,而另一只手却是三个玉镯呢!

一天,珠海市委领导同志带领特区的建设者们勘查市情来到香炉湾畔。这位领导同志看见海湾不远处的海面上,耸立着一块足有四、五米高的大石墩,宛若一条大鱼露出水面的脊背。他便兴致勃勃地爬上大石墩,极目远眺,风樯点点,海鸥翔集,万顷南海尽收眼底。此刻,他似乎从大自然那里获得了灵感,别出心裁地盘算着:应该让这块大石墩也为特区建设作出贡献。他想,如果在这大石墩上建造一尊富有珠海特色的雕像,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永恒的礼物,岂不是好?

这时,著名雕像家、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潘鹤正在珠海参观。市委领导同志便与潘教授交换了自己的设想。一谈即合,这位在艺苑中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的雕塑家表示极力赞助。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创作方案,潘教授与他的助手们头顶烈日,栉风沐雨,跑遍了港湾、渔村,细心观察、揣摩着珠海渔民的形象和气质,又经过大半年的构思,从三、四十具初模中筛选出如今这尊《珠海渔女》雕像。为了使雕像经久不败,他们采用了广州郊区柯木望的优质花岗岩石作材料。整座雕像共用十三立方米石头、重达三十五吨,分为十七件从柯木塱工地运往珠海,行程一百五十多公里。而且,要经过五道河才运到香洲,再从香洲码头用木船运到几十里外的香炉湾海面的大石墩上安装。前后共花费了一年多的工夫,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艺术家们独具匠心的艰苦雕作,却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珠海渔女》吸取了敦煌石雕的传统艺术和现代意匠派的风格,服饰、发型是古装的,而线条、节奏和形象却是现代的,使雕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为新兴的珠海市增添了了动人的风韵和青春的活力。一些评论界人士称赞:《珠海渔女》比起威尼斯的《狮》、华沙的《美人鱼》和纽约的《自由女神》来,毫不逊色。它与珠海人一样真切、可爱。那一双智慧的眸子,含情的笑意和那圆润的臂膀以及柔美的双手,都使人感到她不是石雕,而是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谷牧副总理视察珠海特区时,有感于珠海的可喜变化和这尊东方艺术珍品的艺术魅力,即兴赋诗曰:
渔女应无恙,
当惊珠海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