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内5则新闻大事 评论

新闻:关于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问题美国不怕中国减持国债2010年07月14日 08:20东方早报在让投资者睡不着觉的诸多噩梦中,中国央行开始减持美国国债的情形是最不可能发生的。这种行为不仅会给中国造成大得多的损失,而且,它给投资者带来的真实风险恰恰是相反的问题:涌入美国的现金将会更多,而不是更少。中国人民银行无法径直抛掉美国国债、把现金装入囊中然后回家。如果它想减少储备,那就必须将这些储备置换为另外某些东西。大体上有四种选项:第一个选项,北京可以出售美国国债,并买入其他以美元计价的资产。除了有可能造成美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上升、美国风险溢价相应受欢迎地下降以外,这对美国市场的综合影响微乎其微。向中国央行出售资产的人获得的资金,又充实了为美国财政部债务融资的现金基础。第二个选项,中国央行可以出售美国国债,并买入以欧元或日元计价的资产。如果进行大规模的置换,美元汇率将会立即大幅下跌,从而使美国经济获得一种与出口相关的提振,同时欧洲或日本出口崩溃、进口飙升。但欧洲和日本几乎肯定会对中国的贸易采取强烈报复措施。最近有报道说中国已大幅增加日元购买量,已经在日本引起了担忧。第三个选项,中国可以出售手中的美国国债,并用美元买进硬商品。这不过是把回收中国贸易顺差的问题转移给了大宗商品出口国,综合结果差不多是一样的。最后一个选项,中国可以出售美国国债换得现金,并在中国购买资产。这种选项对中国的损害是最大的。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把大量人民币卖给中国的出口商,以压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调换策略、买进人民币将造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飙升,彻底摧毁中国的出口行业,并造成失业率大幅增加。所以,中国如果大幅减持美国国债,有可能要么是跟美国无关,要么是对中国的损害远远大于对美国的损害。中国如果要采取什么措施的话,可能就是买入更多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而全球其他一些趋势,也会加强这种买入潮流。换句话说,美国不太可能面临中国扰乱美国国债市场的“核选项”。(作者为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摘编自7月13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新闻:解放军东海演练和美韩黄海军演香港文汇报:解放军东海演练“一举多得”2010年07月06日 06:17中新网中新网7月5日电 香港《文汇报》日前刊文《解放军东海演练“一举多得”》,引述观察家的观点认为,解放军东海实弹演习,具有“一举三得”的特别作用。文章摘编如下:近日,解放军部队的一项公告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关注和热议:隶属海军东海舰队的91765部队6月下旬公告说,从6月30日至7月5日,该部将在浙江舟山至台州以东的东海海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训练期间,各类船舶严禁进入该海域,并需听从海军舰艇指挥。境外华文媒体指演练意在应对美韩黄海军演,英国广播公司称演习举行的时机引起了猜测。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则回应说:“这是一次例行性的军事训练。发布通报是通常做法,为了确保相关区域内过往飞机、船只的航行安全。”实弹演习的战略考虑一是不惧挑战,从容应对赢得尊严。美国等方面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先是在第九届亚洲安全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公开指摘中国对外军事政策和安排;后又由韩联社报道,美韩计划在6月底举行联合军演,其中美“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将派往黄海;美国军方和驻韩美军对联合军演却回应含糊,一会说出动航母属“独立行动”,一会又说“计划未定”。明眼人不难看出,韩美如此高调军演除了欲“震慑朝鲜”外,美国的战略意图就是要“显示在东北亚的存在和影响”。观察家认为,虽然中国海军此次演练并非专门针对美韩的联合军演,但也向相关国家发出明确信号:中国并不畏惧威胁,解放军更是不畏战、有尊严,黄海也不是美国的后花园;对周边和外界任何恶化东北亚局势的举动,尤其是挑战中国尊严和解放军勇气的行动,解放军决不会无动于衷,完全可以采取足够的、有效的措施消除威胁。二是借势用势,提高战力获得机遇。观察家指出,解放军素有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传统,当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母战斗群进入到可以威胁本国安全的海域时,演练部队完全可将之作为最佳的战场环境和演练目标,以取得一般训练不可能达到的演练效果。三是顺应民意,壮国威抢得先机。据内地某网站统计,该网首家报道东海实弹射击演练的消息后,立即受到网民的热议和追捧,90%以上的网民对军演表示支持和理解。观察家分析,美国执意对台军售和接连在中国周边举行多国军演,解放军做出坚决的、适时的反应,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妮尔砚)瞿玉杰:紫金矿业“水污染事件”中的混账2010年07月14日 07:45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新闻:7月12日下午,福建省环保厅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据报道,初步统计,汀江流域仅棉花滩库区死鱼和鱼中毒约达378万斤。据了解,这起污染事件实际发生在9天前,即7月3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月13日)发生严重的水污染事件,肇事企业不是积极采取措施善后、不是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而是企图掩盖事件的真相,紫金矿业如此作为,不能不让人义愤填膺。水污染事件败露之后,紫金矿业发布公告表示,渗漏事故原因主要是前阶段持续强降雨,致使溶液池区域内地下水位迅速抬升,超过污水池底部标高,造成上下压力不平衡,形成剪切作用,致使污水池底垫多处开裂,从而造成渗漏。基于这种判断,紫金矿业副总裁刘荣春在接受采访时称,此次渗漏主要与自然灾害有关,不可预料。紫金山铜矿所在的福建省,“持续强降雨”年年都有,为何唯独今年发生污水渗漏事故?面对当地群众为何被污染的水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而人却能正常饮用的质疑,上杭县防疫站副站长傅卫国解释说,鱼对水中铜含量的要求比较高,当达到0.1毫克/升时,鱼就会出现中毒甚至死亡的现象;而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即使饮用水中铜的含量超过1.0毫克/升,也仅仅会令水出现一点点颜色而使人厌恶,但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看来,按照傅卫国副站长的逻辑,当地群众应当感谢污染企业给他们“补铜”才对!事实上,正因为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不能过量摄入。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铜作为一种重金属,在人体内很难代谢,具有很强的“累积效应”,因而长期饮用铜元素超标的水,很容易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紫金矿业“水污染事件”为何迟报9天?紫金矿业证券部总经理赵举刚的解释是:“事情刚发生时,对事件的原因要尽快有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明确以后,传达给相关的群众,才不会引起恐慌。”也就是说,紫金矿业之所以迟报污染事故,完全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经过“非典”等公共事件的洗礼,我们已经认识到及时公开有关信息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事实上,2003年水利部就出台了《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暂行办法》,要求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要确保信息及时、内容准确,并明确规定“水污染直接损失在10万元以上”等情形必须上报。按照当地政府6元每斤的收购价,378万斤死鱼和中毒鱼价值何止10万元?为此,笔者以为,对于刻意迟报、瞒报污染事件的责任人,必须启动问责机制,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今年5月,环保部曾经发文通报批评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企业,包括紫金矿业在内的11家公司因为承诺的环保整改工作没有实现,被环保部称为“言而无信”。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紫金矿业的网站上笔者看到,2010年紫金矿业集团竟然荣获“2009年度中国最诚信企业”称号。张勇:逆转“精英流失潮”需要提升吸附力2010年07月13日 07:42重庆时报本报评论员 张勇正如候鸟一样,每一个人都拥有迁徙的自由。北雁南飞总有归期,可是我国的很多精英,却成为不归的候鸟,而且数量不少,以至于媒体谓之为“潮”。据最近一期的《国际先驱导报》报道: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家,海外侨胞数量已超过4500万,中国正掀起自上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以来的第三波移民浪潮,这次移民潮的主体是知识精英和新富阶层。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潮,不禁引起国人的反思与警惕。一方面我国提出到2020年,人才发展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而另一方面,却是以新富阶层为代表的精英群体正在集中出走。国内培养的人才到国外创富,对于国家而言,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可谓“人才两失”。精英流失对于人才强国的理想,颇具挑战。对于开完奥运开世博,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来说,当前出现的这波“精英移民潮”颇有些让人尴尬。可是,要改变目前这种“精英移民潮”的尴尬局面,公众扼腕叹息、呼吁回归之余,更应意识到:要让这群“精英移民”留在本土,为社会创富,除了提升“精英移民”们的责任感,同时更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虽然说人才没有国界,但是社会精英终究还是要消耗国力来培养,包括成才前的义务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费用,甚至,这些花费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纳税人。因此,精英的流失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更意味着国力的流失。花大价钱培养的人才,为他国创造GDP,让别人坐收渔利,用市场的逻辑去看,这着实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但是,在人类自由迁徙的权利面前,任何手法都无法阻止人们迁移的脚步。正是因为这样,要在人们“用脚投票”的过程中,赢得精英们最多的青睐,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吸引力。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增强,但社会对精英人才的吸附力却还有待加强,实际上,这种吸附力更是一种归属感的体现。而要让“精英移民潮”消退,让本土精英在国内创富,就必须继续大力改善各种环境,提供优良的创业条件。毕竟,温暖的土地才能吸引候鸟的长居。要使得这群移民精英终有归期,不会一去不复返。医疗的完善、教育的公平、制度的透明、公民社会的形成等,这些才是增强人才精英吸附力的关键所在。并且,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但是本土精英创业的热土,更将吸引世界上其他国家优秀人才来华追梦。强大的吸附力集纳国内外贤才精英,从而逆转“精英移民潮”的尴尬局面,为人才强国战略做好铺垫。当然,就社会精英这个群体而言,他们的成长成才,不能忽视了国家和社会为他提供的帮助。回报社会,虽然说只是一种良心,只属于道德范畴,可实际上,社会精英应该自觉承担起人才强国的重任。责任心的树立,有利于增强精英们的归属感。候鸟总是留恋温暖的气候,人才则热爱创业、生活的乐土。“精英移民潮”的形成,虽不能归咎于个人选择及其价值取向,但社会精英理应对培育他的故土有深厚情感,对这个社会充满责任感。并且,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改善条件改良环境,提升对人才和精英的吸附力,才能留住人才、逆转“精英移民潮”。面对一波波的“移民潮”,不能只在为人才和财富的流失而谴责、懊恼。唯有提升“候鸟”们的归属感和这片土地的吸附力,移民精英这群候鸟才终有归期,并且乐意长期生活在这环境气候温暖舒适的土地上。莫之许:唐骏造假门启示 除了成功别无信仰2010年07月09日 09:50红网方舟子披露“打工皇帝”唐骏学历可能造假的微博,终于由茶杯里的风暴演变成为“学历门”,尽管事态发展看上去越来越不利于唐骏,但公众评价却并非如此,网民似乎并不会为唐骏是否拿到学位,抑或专利权是否属于他本人这类事所扰。截止于周二晚,搜狐网在线调查表明,4760名网友中约76%都认为个人能力远比学历重要,只有不到1%的人持相反意见。除学历比能力重要论之外,尚有作假之人太多,没必要单挑唐骏论、成功更重要论等等,综合而论,不妨名之曰,只要成功,一切皆OK。早有论者指出,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更推崇现世的价值,经典中随处可见此类论述,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此外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无一不指向于短暂一生中的成就和作为,将之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或许并无此等抱负,但人生价值的寄托也与之有所同构,即都将此生或现世的成就和作为置于优先位置,消极者如“人死如灯灭”、“好死不如赖活着”,积极者则追求“吃香喝辣,大秤分金、大块吃肉”,希望轰轰烈烈地牛一把。因此,推崇成功,不及其余,实为中国人价值观内的“深层结构”,鲜有人能出其外。中国传统文化尽管推崇现世价值,背后仍有超验的理想或者说超越的价值作为后盾。对精英而言是所谓天道,于百姓而言则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无论是经典论述,又或是百姓日常奉行的伦理,均含有类似劝诫,因此,虽推崇现世功利,也需要遵循一定之规,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常态。然而,这种平衡很是微妙,曾有汉学家指出,以现世功利为优先的中国社会和以基督教的美国社会一样,都有若干基于价值观的道德模范,不同的是,基于宗教信仰所形成的普遍约束,在美国社会遵循这些模范所体现的价值如诚实无欺(华盛顿与樱桃树),又如刻苦上进(林肯的小木屋),很可能会获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而在中国社会遵循这些模范,如卧冰求鱼,又或者如割股疗亲,则可能会付出无可挽回的惨痛代价。因此,中国社会的道德劝诫多半是指导性的,且往往同时存在着近乎矛盾的理想和现实两种指导意见:既有忠贞不二,又有良臣择主而事,既有宁为玉碎,又有留得青山在,这就使得包括诚信在内的诸多道德规范,并不具备压倒现实功利的超然地位,当方舟子们用诚信这一价值规范质问唐骏时,其实隐含了诚信的超然地位,而很显然,绝大多数当代中国人却未必也这样认为。方舟子们与普通网友之间的落差,可以代换为接受现代(西方)文明洗礼的部分中国人,与大多数依旧沿用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在价值理想与现实功利的关系上的差异。前者更认同价值与事实的二分,并坚持用价值评价事实;而后者则认为,价值与事实很难分开,尽管后者也多半承认诚信是一种价值,但同时也倾向于认为,成功本身也是一种价值,在很多时候,成功甚至是一种更高的价值。当方舟子们以诚信相质问时,不啻是说,不诚信的成功是可疑的,不值得推崇;而同情唐骏的声音则认为,成功本身就说明了其价值,至于不诚信,不过是对这一价值的一点小小的玷污而已,不值得大惊小怪。或许,令方舟子们始料未及的是,即使在经过这么多年的西风东渐,持有与他们相似的价值与事实二分的世界观的中国人,依然是那么的稀少。在和菜头等人的喟叹中,我分明感受到了这种失落。而在我看来,出现这样的落差并不希奇,而且恰恰与西风东渐的大变局密切相关。如上所述,传统社会在价值规范和现实功利之间维持着一种看似矛盾但又很微妙的平衡,这离不开儒、道、释三家所提供的超验的理想或者说超越的价值,也离不开与这些价值理想互为表里的传统社会结构,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对西方挑战的剧烈变迁,已然摧毁了延续千年的传统社会结构,而全能主义社会所推广的教育,更将传统的价值理想一举扫除,在这种情况下,既有的微妙平衡荡然不存,现世功利势必成为压倒性的追求目标,近年来,许多人感叹社会上物质主义泛滥,享乐主义猖獗,其实皆与此种平衡的打破有关。毋庸置疑的是,至少在当下的阶段中,追逐现世功利仍将是主要的社会潮流,对于在此潮流中浮沉的芸芸众生而言,打动他们的更多是那些鲜活的成功案例,而不大可能是什么新的价值理想,至于价值理想与现世功利之间新的平衡的建立,注定将是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或许难以避免采用以下的立场,那就是:除了成功,别无信仰。香港文汇报:竞争力不进则退 香港须有危机感2010年07月16日 08:19中新网中新网7月15日电 香港《文汇报》15日刊出社评《竞争力不进则退 香港须有危机感》。社评说,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香港排名虽较前次上升1位,但竞争优势却在不断缩减,发展速度落后于许多城市,这敲响了香港竞争力的警号。文章摘编如下: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香港排名虽较前次上升1位至第10名,但竞争优势却在不断缩减。今次本港排第10名主要是吃老本,而发展速度却落后于许多城市,这敲响了本港竞争力的警号。竞争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反观新加坡经济增长竞争力大幅提高,以及上海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本港应保持高度危机感,善用在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两岸四地经济融合中的优势,励精图治筹谋发展,改变“龟兔赛跑”局面,避免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在这次调查中,上海及北京的排名均较上年急升了九位,而在全球经济增长前十名的城市,内地就占了9席。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已显示在分项排名中,香港的增长竞争力最低,排在全国第288名。本港的综合竞争力被其它城市不断追迫或超过,是问题的严重性所在。本港长期未能解决经济单一化、产业空洞化的问题,经济转型迟迟未见成效。内地城市一日千里的发展,上海已计划在2020年发展成国际金融及物流中心,届时本港的竞争优势将面对严峻挑战。香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尽管在金融海啸后经济出现反弹,但主要因股市楼市的飙升所致,而且本港偏重金融的产业结构,缺乏抗逆能力,令本港经济经常大起大落。新加坡、台湾、韩国等周边地区,在金融海啸后竞争力迅速恢复和增长,主因是发展多元化的产业。新加坡大举发展生物科技、药物产业,令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扩张13%至15%;韩国、台湾同样有具优势的高增值制造业,为经济提供强劲增长力。比较起来,这些地区的政府都有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面对竞争力弱化这一关乎香港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香港却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对策。本港长期囿于积极不干预政策,没有承担好政府主导经济转型的角色,结果导致新产业长期未能落地生根,经济转型未有成效,科研发展裹足不前,削弱了本港的长远竞争力。事实上,本港有背靠内地的有利条件,有完善的金融及法治制度,这些都是其它地区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关键是本港必须善加利用。当局应借着现时政制争拗淡出的有利时机,集中精力研究经济发展问题,落实具体措施支持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粤港融合,扩大本港经济腹地。同时,也要巩固金融等支柱产业的优势,扩大本港的人民币业务,做到强势更强,优势更优,保持本港的领先地位。希望能给您有所帮助,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