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辞职后,等待你的是什么?

我2015年裸辞的,严格来说不叫冲动辞职,叫“激情”辞职更贴切。

因为想走这件事,我已经想了大半年,算不上一时冲动,也并不是由于跟领导、同事有什么矛盾。

某一天晚上喝酒,想着自己三十多了,如果再不走,以后只怕就更不敢走了。

而人活一世,无非数十年,将来我老了,估计没什么故事跟后辈说,也一定会无比鄙视想做却不敢做的自己。

这么一想,我酒醒了,第二天就递交了辞呈。

我这“激情”辞职,和题主所说的冲动辞职,虽然过程不尽相同,但从结果看,也没什么区别。

那时候,我真的不曾料想,“自由”后的生活,比现象中艰难太多。

一、没想好后路的辞职,注定让你没法从容对于多数不考虑后路就辞职的人来说(包括我自己在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必然是:辞职一时爽,从此后,靠什么讨生活?

去行业内其他公司接着干老本行,真的会比现在好么?而如果想换个行业,甚至自己创业,又要从何开始呢?

因为是裸辞,经济压力立即扑面而来,留给你从容思考的余地并不大,可想而知,仓促做下的决定,注定种下失败的祸根。

二、走一步看一步,结果可能更糟我是彻底的断崖式跨界,从通信行业,直接跨到了文化。

原因无他,我喜欢文学创作,也一度以为自己擅长文学创作。

那时的我,真正是凭兴趣爱好做的选择,一点都没考虑市场、后续发展、商业路径等问题。

走一步看一步,什么平台都玩,什么内容都写,跟合伙人成立公司后,为了拓展可能赚钱的业务,还盲目招了很多人,额外支出了很多成本。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逐渐扩大的赤字,让我更加停不下来,而没有清晰规划的瞎打瞎撞,进一步加剧了赤字。

虽然我最终幸运地走出来了,但回望这种体验,真的非常糟糕。

如果我当初辞职前能够很好地预想到,并提前做些筹备,应该能走得更平顺些。

三、能承受最坏的,及时止损,才可能活得更好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鸡汤,但在我自己经历一圈之后,发现它确实一个必须的心理预设。

裸辞前,最好能真的想清楚: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什么,你是否能承受。

比如说,你当前还有多少存款,如果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创业也不顺利,没收入的情况下,你可以支撑多久。

若已成家,更需要跟家里人商量好,达成一致意见。

而在这时间点到来前,应该懂得止损,而不是一味强撑。

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输得起,其实未必。你以为自己只是需要个时机,但事实是,你未必等得到那个时机。

更可能的原因是,你或许根本不适合那个赛道。

及时调整,转变,找到一个新的,才有可能活得更好。

最后说一句,冲动辞职,或者裸辞,是年轻人的权利,过了30岁的人,还是尽量不要了。

太不职业了,而且,风险也实在太高。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