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设计的作者简介

唐纳德·A·诺曼,一位享誉全球的认知心理学家。他不仅是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哥分校的名誉教授,同时还是尼尔森·诺曼集团的联合创办人和灵魂人物,苹果公司先进技术组的副总裁和一家远程教育公司的管理者。他所阐明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已深入人心,他所写的《设计心理学》已成了设计人员的必备经典。

浅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情感的表达

给你个比较经典的答案,有点长:

 一般来说,新闻特别是传统新闻的写作力求客观、严肃,避免带有强烈的主观印象,提倡所谓的“零度写作”。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一反常规,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在现场的主观印象,结果成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
  作者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的职责当然是要挖掘新闻,客观报道最新发生的事件。但文章的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是一个充满悬念的否定句,作者似乎是忘记了他的职责,似乎也没打算去履行他的职责,他认为“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于是这篇新闻报道的事件十分简单,也确实没什么新闻价值。平淡得不能再平淡,平静得不能再平静,但就在这平淡、平静、“默然”的背后却有着作为一个普通人应有的愤怒。这篇新闻中作者就如实地展现了自己出离愤怒后的默然。愤怒至默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在奥斯维辛,这曾经的“人间地狱”,“也许是”现在“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纳粹分子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谓罄竹难书,不必再写,也无需再写,更无法写尽,所以“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没有新闻,只有一个新闻记者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最普通、最平凡的情感,这就是愤怒。
  所以,对于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素材,作者说自己“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这种使命感是什么?这种不安的心情是什么?为什么“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新闻记者首先是作为人存在着的。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复杂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
  作者极力保持平稳的口吻与语气,却又在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普通人强烈的愤怒。
  但作者毕竟还是新闻记者,他需要保持平静,只能在愤怒的同时把所有参观者所说的话说出来、写下去。“够了”是参观者包括作者唯一“默然”之外的言语,这词语本身就是一种默然,一种出离愤怒的默然。愤怒至默然,既是对法西斯的最强烈控诉与极端愤恨,也是对死难者遭遇无法再看、无法再想的不忍与同情,因为沉默是无言的也是最为激越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