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社会情感能力课的内容重点不再总放在帮孩子通过考试上了,对此你怎么看?

谢谢提问。情商低就等于三条腿的凳子矮了一只脚,情商、智商、逆商需要均衡提高。选取我的三张PPT来试着回答情感能力教育。

第一张介绍概念,并明确人的成功与智商、情商、逆商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社会情感能力在成功的概率上的比重。

第二张介绍三商能有什么样的组合,三商都低1种,一高两低3种,两高一低3种,三商都高1种。可以见得,如果没有情商支撑,仅有智商和逆商的组合是扁平化的人生。

第三章介绍每一种组合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可以证明,三商不可偏颇,需要协调发展。三商的培养和形成都需要从小开始,注重社会情感能力的不是一件坏事,最起码可以促使孩子在追求成长、成熟、成才、成功、成名、成家的过程中,稳妥的解决好“成人”的问题。

三商俱高是我们努力的理想境界,可能永远都无法达到顶峰,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会不断进步,所以,社会情感能力课渐热是有教育学理论基础的。

仅供参考,欢迎探讨。

谢谢关注《教育有约》。

“副总裁性侵养女,北大女孩自杀”两桩悲剧,又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带来怎样的反思?

养孩子的,亮出你的教育

字游天下

这两个孤立的事件,我分别都写过自己的看法。大家都在积极阅读。现在,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确有其必然性。因为都牵涉到性。受伤害的,又都是女性。即使姓鲍的不成立,也不排除诱奸等问题。

两个事件说明,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一个小小年纪,如果过早被动进入成人世界,影响太坏。如果主动介入,教育同样成问题。一个虽然已经成年,但是,恋爱不慎,付出生命的代价,悲哀。

几句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女孩不受侵犯?怎样才能防患未然?

话好说。实际操作起来有难度。

性教育,当然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首先是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父母,除了养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尤其是身教,那是孩子能亲眼看到的活生生的教育。至少,父母做人要有底线。除了杀人放火、黄赌毒别沾外,还要避免懒字。这是最最起码的。

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纪伯伦关于孩子的诗等,建议一读。不是每个人都要像名人那样做。时代不同,子女不同,教育肯定有非常大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要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充满正能量的教育。爱的教育。爱家,爱国。爱和平……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情。母鸡也好,母鸟也好,母牛也好,妈妈们都会带自己的宝宝。爱孩子,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当然,要排除那些例外的父母。天下父母不完全一样。有的人,枉为人父母。遗弃、侵害、贩卖亲骨肉,不提也吧。

爱孩子易,教育好孩子,的确不那么简单。总裁也好,北大才子也好,看上去都是变态,三观严重扭曲。不知道他们接受的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最痛惜的还是北大才女之死。对那么一个 折磨自己的变态狂,为什么不即早抽身?死心塌地受虐,为一个变态狂去死,值得吗?虽死犹怜啊!

有同样遭遇的女孩儿们,千万别再去走老路。养女孩儿的父母,千万谨慎!女孩儿的身体不要让人轻举妄动。从小教育。女孩儿遇到侵犯隐私一定要给父母或者老师讲。遇到女孩被侵犯,一定要报案。不幸造成,要惩罚坏人,千万不能让其逍遥法外。

女孩儿最好学点功夫自保,遇到坏人,打他个落花流水。另外,遇事动脑。千万别冲动。

学校教育,中小学幼儿园都应该做。大学仍然要做。不要让那些花儿凋零在大学校园里。不要让那些学霸或者学渣变成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