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孝顺父母的感人故事?

故事听过不少,但都距自身较远,没有多大感触,还是身边能够寻根问底的更能触动心底,我是历史爱好者,特别是地方史,投入过大量精力,对一些本地的古代事迹有一定了解,这些事情即可见于史料记载,又有家乡传颂,感觉更近,更现实。

韩坤业,韩氏是本地望族,原居滦县九百户,万历初迁至榛子镇。韩坤业的爷爷在万历年间做过御使大夫。明崇祯庚午之变,后金部队从遵化入境,围困北京城,后大军向东杀向永平府,在榛子镇遇到当地军民抵抗。韩氏一家是本地巨富,在滦州各地都有产业,后金兵到榛子镇,韩式一族自发组织反抗,但终因寡不敌众,榛子镇城被攻破,韩氏家族有记载的九个人死于这场战役,其中就有韩坤业的父亲韩源洁和伯父韩源洞,当时韩坤业的母亲在城头扶尸大哭,打算以死殉夫,但因为当时韩坤业还小,腹中又有遗腹子,被人劝住。王氏苦志守节,带着两个儿子游泮乡里。王氏死后,韩坤业庐墓三年,每天用手捧土添坟,后来其母坟头成为当地最大。

韩坤业祖父捐助修建白公堤石幢

任足儿寻父,这个是发生在我们本地的一件真实事件,发生在清朝中期。在唐山市滦县榛子镇葛庄村,一户任姓贫困家庭,因贫困无生计,家里的男人闯关东,孩子还在襁褓之中。

男主人走后,剩下孤儿寡母,只能靠母亲到榛子镇朱姓大户人家行佣。孩子慢慢长大,一直打听父亲的下落,母亲怕孩子动寻父的想法,故意隐瞒父亲的一切信息,但是仍然没有能阻止孩子寻父的决心,13岁那年,孩子偷跑出去,独自一人沿路乞讨就奔了关外。

孩子叫任足儿,在对父亲的一切情况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身无分文,毅然千里寻父,一路上全冰乞讨度日。走到黑杨镇遇大雨,他到一座破砖窑里躲雨,和破窑里躲雨的几个人打听父亲的下落,大家觉得很像他们认识中的一个人,晚上任足儿的父亲回来,打击七嘴八舌的让他认下,但是任足儿因不能准确说出父亲的情况,其父产生怀疑,再加上自己在外边没有混好,不愿意认下儿子。众人劝任足儿回家找母亲,和母亲一起来认父。

任足儿回到家中,将事情告诉母亲,但是因为没有路费,无法成行,雇主朱垣老员外是榛子镇大户,朱家从明永乐二年迁到榛子镇落户,家中数代有人考中科举,又善于经营,成为本地大族,一直以乐善好施闻名。曾在灾荒之年出粮赈灾,全活万人。朱垣是朱家第十四代,州庠生。听说任足儿寻父的事情,深受感动,出钱为母子两给做盘缠,最后任足儿和母亲一起去了东北,找到父亲,一家三口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