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同样是送别诗,高适借凄凉的画面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与激励,而王维借清新的画面反衬出对元二出使安西的不舍与担忧。

送别长亭外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首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词通篇用白描手法,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李叔同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送别诗,送别朋友时,那种依依情别之情在李白诗中是哪一句?

【原文欣赏】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正音正字】   樽zūn  羞(同馐)xiū  直(同值)zhí  箸zhù 【课文分析】   《行路难》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李白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要是在平时,李白一定会为美酒佳肴和朋友盛情而“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李白不是那种软弱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达了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情绪。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想到两位始穷后通的人: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垂钓碧溪”,终于遇见文王而成就大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特殊经历,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李白回到现实中来,又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路在何方?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自己一定能像刘宋时宗悫说的那样,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歌行中只算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这似乎是一次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显示出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旋即又恍然神游千载,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速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了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追求的复杂心理。 【原文欣赏】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课文分析】   《送友人》,是李白非常有名的送别诗。全诗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开头,先写明送别之地“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朋友远行,李白远送,两人骑着马,并辔来到城外,放眼远望:青翠的山峦,如画的景色,使即将远行的朋友忘记了征程;而近处:波光粼粼的流水缓缓地向城东淌去,似在代替李白述说着悠悠的别情。一、二句不但对偶工整,而且色彩明丽,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郭外送别图。   三四句,紧承一、二句。出句,点明题目。对句,交代这位朋友是孤身在外,如今又要远行他乡。孤蓬是一种随风漂转的荒草,这里借喻远行的朋友别后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逝,踪迹难寻了。   五六句,不仅写得十分工整,同时寓意也十分丰富,用漂浮不定的“浮云”和无限伤感的“落日”表达双方此时复杂而又无奈的心思。天空的一片白云,随风变幻,就像友人的行踪从此山南水北,已是任意西东了;而天边那一轮如火的残阳正在徐徐落下,似乎对即将告别的大地恋恋不舍,正好贴切地传达了李白对朋友的惜别之情。结合前文,在这山青水丽、落日衔山的背景下,与朋友分手,怎不令人愁肠百结!   七八句,友人挥手告别,这是全诗中唯一涉及行人的具体动作。这一动作再一次打开了作者内心感情的闸门。但是李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此时的感受,而是宕开一笔,用“萧萧班马鸣”这一场景来结束全篇。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就是离群之马。诗人和朋友在马上连连挥手告别,而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意,临别时忍不住同时仰天长啸,这不期而至的“马鸣”,使全诗笼罩在苍劲而又有几分悲凉的气氛中。 【原文欣赏】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课文分析】   《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苦闷与孤独的内心世界。   开头写“独酌”的场境。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人物只是他一个,动作是独酌。诗人突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过来,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变得热闹起来了。   尽管诗人盛情邀请,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吧!诗人已经渐入醉乡,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倾听佳音;舞时,身影转动,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一往情深。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它们毕竟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作为自己结交的对象,可见诗人内心是多么孤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