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中国文言文是真正汉语,现代语言参杂了大量日文。日文的语法系统与汉语是不一样的,造成汉语的混乱。比如徐州,很清晰了,就是指一个叫“徐”的州,现代偏偏再加上一个“市”。到底是州还是市,分不清楚。沙市市,更是个笑话。派出所,是个标准的日本叫法,用汉语理解:派出劳务呢?还是派出别的什么?人民,主义等等,用汉语都是没法理解的。这种现象的产生还要归结到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把大量日文拿来直接使用而不顾后果,造成语言混乱,歧义迭出。用汉语写成的论文各方理解不同,后果就是汉语无法成为世界通用论文语言。而形成的协议,条约,法律文件也是各种各样的解释。

这种情况影响到现实社会各方面,使得各行各业不能精确。大概,差不多,八成,可能,大约这些词汇盛行。制造业不能精益求精,产品粗劣。进而整个社会不求甚解,科学无法发展。与德国对比,德国追求严谨,我们追求“差不多”,高下立判。

有人认为现代化就是要西方化,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民主,自由,平等,公平等等这些概念确确实实就是西方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

封建社会独裁统治被彻底推翻后,中国开始了新纪元。

而新中国与旧社会最大的不同就是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并推行民主,自由,平等,公平等新理念。

当然,如何搞好民主自由,如何实现平等公平,各个国家的具体制度都各具特色,没有任何国家会完整复制他国制度,但有一点是,所有走向民主的国家,毫无疑问的都在推进民主自由公平平等,过程肯定不一样,但殊途同归,目标一致。

各个国家实现民主自由公平平等的手段不一样,程度也一定参差不齐,但方向一致,理念相同,这就够了。

这算不算是西化呢?

你可以说算是,也可以说不算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方向对了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