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常见意象?感情基调?表达的情感?

一、概念:
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边塞诗由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初唐——愤激与沉郁;盛唐——雄浑与自豪;中唐——苍凉与幽怨;晚唐——萧飒与悲苦。宋代——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与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是范仲淹。
二、思想内容
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及久居边关的乡愁;描写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描写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及民族风情、民族交往;讽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怨而不怒、悲而能壮,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同时思想感情复杂而又矛盾,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穷兵黩武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三、艺术特色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等。
2.常见意象:用品及乐器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笳、琵琶、羌笛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等;景物有:大漠、关山、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3.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4.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5.语言风格: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委婉清丽,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三、艺术特色
分析边塞征战诗所用的特定词语或意向的作用;分析鉴赏边塞征战诗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区辨并鉴赏边塞征战诗运用的表现手法的作用等。 【方法点拨】
1.知人论世,从诗人境况及创作时代背景全面理解诗歌主旨及情感。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要理解诗意就不能忽略诗人所处的时代。盛唐时期,即使征战,也壮丽无比;即使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几多悲壮,几多忧伤。到了宋代,外辱不断,国难当头,可统治者却软弱无能,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更多的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