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情感领域,问答青云计划文章很少中奖?

 谢邀。目前为止获青云计划奖35篇,专注职场、成长领域,说说我的看法。

青云计划是头条主推的,针对优质原创文章的奖励计划,能入选的文章,首先得是一篇“好文”。什么叫好文?以职场观点文为例,个人认为分成三个方面。

1、好选题。2、好结构。3、好素材。

先说选题。

好的选题,说白了,其实是关于选题的好角度,这背后的逻辑,要么要“跟我有关”,要么“能让我装”。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企业用瘟猪做原料生产食物。

你跟朋友吃饭,想把这个作为谈资,你可以跟他说,妈蛋这个企业真特么无良,竟然用瘟猪做食物啊,不要脸,应该封杀!你的朋友反应大概率应该是点头附和:是啊,应该封杀。附和之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会继续吃饭,并不会继续替你宣传这件事。

但假如你说,我听说最近有人用瘟猪做食物,好吓人,今天这盘红烧肉你先别吃,你知道怎么辨别煮熟的猪肉,是不是好猪肉?

你朋友的兴趣肯定立刻被提起来了,他会追问到底是什么方法。如果你确实言之有物,他肯定会连连赞叹,转头就去跟他的其他哥们卖弄,哎你知道怎么辨别煮熟的猪肉是不是好猪肉?我知道哎!

再说结构。

如果选题是一篇观点文的灵魂,那么,结构就是骨架。骨架,撑起了整篇文的布局。你越会搭骨架,就说明你的思维深度和逻辑性越强。

在我看来,结构只分两种:并列式和递进式。而对咱们职场观点文来说,我更推荐后者:递进式。整体来讲,沿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经典结构。

我先前写过一段时间影评,影评也是一种观点文,它跟咱们的职场观点文比,最大的区别是,影评主要讲是什么和为什么,而职场观点文,需要更多呈现“怎么办”。

说清楚“怎么办”,才能让读者获得“对我有用”的认知,他们也才会收藏、转发。

而仅仅只停留在“替他们发声”阶段,比如新闻看到个无良老板,你写篇文骂一骂,骂得再精彩解气,或许是不足够的。

我们更应该告诉他们,如何能够甄别这种渣老板,及万一真的遇上,你应该怎么办才能尽可能全身而退。

最后是素材。

灵魂有了,骨架起来了,接下来,当然是填充血肉。

素材,就是血肉。血肉饱满,人才会活色身香,文章才会真正好看。

什么叫好的素材?第一,贴合选题,而不是牵强附会,更不是胡编乱造。第二,不是烂大街,人尽皆知,最好我没见过,能结合热点更佳;第三,有公信力的素材,更有说服力,比如名人素材;第四,鲜活的生活案例,最好,因为会让读者感觉亲切、“够得着”,“跟我有关”。

就我自己的情况来看,我的素材来源,主要是以下几种:

1过往的职场经历(阅历);2微博、百度热搜、知乎热榜;3书本及影视剧;4粉丝互动。

素材积累,是个痛苦又漫长的过程,我自己也还在学习,如何更有效、有序地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最后,分享一点个人获青云奖的心得。

正如上面所说,好的职场观点文,一定不是情感宣泄和撕逼,更注重的,是给人启发、思考,帮助读者成长,所以获青云奖的职场文,第一要做到的,是干货度要够。

但干货度够了,就一定获青云奖么?不一定,万一你这个选题已经有不少人写过了,而你写的从深度、角度看和他们并没有显著不同,那大概率也是不会得奖的。

容易获奖的文,

第一, 选题角度要新,让人一看就眼前一亮;

第二, 角度不新,那么你深度就要够深,让人一看就忍不住点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太有道理了!

第三, 别讲大道理,谁都懂的道理,我们叫做正确的废话。对读者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只会引发反感,感觉自己受到了愚弄:怎么,你写这个,是以为我不懂么?

第四, 尽可能贴读者近一点,就像是写产品使用手册,让他们拿过来,就能用。